清明的风裹着玉兰花的香,飘进陶然亭公园东门的早餐铺。李婶端着杯热豆浆,眼睛盯着路口的公交站——蓝底白字的“福田公墓班车点”牌子下,已经站了几个拎着布包的老人。她摸出手机看时间,7点12分,还有3分钟车到。旁边的周阿姨抱着束白菊凑过来:“他婶,又去看老周啊?”李婶点头,手指摩挲着布包里的桃酥——那是老周生前最爱的,每次去都要带两块。
常坐福田公墓班车的人都知道,找上车点不用记复杂的路名,跟着“生活标记”走就对了。公主坟地铁站A口的麦当劳是最醒目的坐标,从地铁出来往右走二十步,黄色招牌下停着辆挂着“福田公墓班车”红牌的中巴。司机张师傅开这趟车五年了,认识半车的老乘客:“王姨上周说膝盖疼,今天我得帮她把轮椅搬上车;李叔爱喝茉莉花茶,我提前泡了一杯放在驾驶座旁边。”上周六我去的时候,正好碰到张师傅扶着位拄拐杖的大爷上车,大爷握着他的手笑:“小张,你比我儿子还贴心,有你在,我去看老伴儿踏实。”
西直门地铁站的上车点藏在2号线C口附近,离换乘4号线的通道不远。第一次来的人可能会绕点路,但顺着“福田公墓班车”的黄色指示牌走,五分钟准能找到——就在路口卖杂粮煎饼的摊子对面。上周我遇到个小伙子,抱着个装着相框的纸箱站在路边转圈,赶紧过去指了指:“往西边走,看见那摊冒着热气的煎饼没?班车就在那儿。”小伙子感激地说:“我妈生前总说要来看外公,今天终于能替她来了。”你看,一个小小的“煎饼摊”标记,就能帮人了却一桩心事。
陶然亭的上车点最有烟火气,就在公园东门的公交站旁边,早上能闻到隔壁早餐铺的豆浆香。这里的班车7点15分发车,适合住在南城的老街坊。王阿姨每周都来坐这趟车,她说:“我家就在陶然亭边上,走过来十分钟,车上都是认识的老姐妹,一路唠唠孙子的学习,唠唠家里的花开了,到公墓也就半小时,跟串亲戚似的。”上周我坐这趟车,早餐铺的大姐隔着窗户喊:“姐,给你留了热乎的糖油饼!”王阿姨笑着接过来,转身分给旁边的乘客:“大家都尝尝,垫垫肚子再去扫墓。”
其实找福田公墓的班车点,最怕“摸不着门”,但只要记着这几个“生活暗号”——公主坟的麦当劳、西直门的煎饼摊、陶然亭的早餐铺,再提前十分钟到,准没错。车上的师傅们都像“思念向导”,你问“公墓里的3区怎么走?”张师傅能准确说出“下了车往右拐,过第三排松树就是”;你说“我要找寄存处”,西直门的李师傅会指给你“门口红色小房子,有工作人员帮忙”。他们不是单纯的司机,是帮你把“心意”送到亲人身边的“摆渡人”。
上周末我坐班车时,旁边的小姑娘攥着朵向日葵,盯着窗外的树影发呆。忽然她问:“阿姨,爸爸能闻到向日葵的味道吗?”前面的张师傅立刻接话:“能!你看这风,吹着花香味儿往前跑,比咱们的车还快呢。”小姑娘笑了,把向日葵举得高高的,阳光穿过花瓣,洒在她脸上,像极了爸爸生前给她拍的照片。
车停在福田公墓门口时,太阳刚爬上树梢。大家拎着祭品下车,有的互相搀扶,有的捧着照片,影子被阳光拉得长长的。我看着李婶抱着桃酥往公墓里走,王阿姨和老姐妹拉着手上台阶,忽然觉得——那些看似普通的班车点,其实是“思念的起点”。找对了地方,坐对了车,就能一步步靠近心里最软的那个角落。
风里又飘来一丝玉兰花的香,混着菊花的清苦。我站在班车旁边,看着张师傅擦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