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末总带着股清透的凉,街头银杏叶落得差不多了,西郊山脚下的松柏却还守着深绿。对于讲究“慎终追远”的北京人来说,太子峪陵园从不是冰冷的地名——它是藏着无数家庭记忆的“归处”,是每年清明必定要走一趟的“老地方”。常有人问:“太子峪到底在哪儿?”其实顺着西六环往南,穿过王佐镇的巷弄,闻着路边槐花香,就能摸到它的门。

具体说地址,太子峪陵园在丰台区王佐镇太子峪村北,准确点是西六环路与京周路交叉口往南约1.5公里的位置。坐公交的话,321路或896路到太子峪陵园站下车,走几百米看见红漆门柱和烫金牌匾就到了;自驾更方便,导航直接搜“北京太子峪陵园”,从西六环的王佐出口出来,沿京周路往周口店方向开,过了北宫国家森林公园的指示牌没多远,就能看见陵园入口——红漆门柱挂着铜色牌,烫金字在阳光下挺显眼。老住户都知道,这儿离青龙湖不远,离千灵山也近,算是占了西郊的“灵气”。

为什么太子峪选在这儿?早年间选陵园讲究“背山面水”,太子峪后面靠着大灰厂山,前面有个小水库,地势缓缓往上,既不会积水,又能晒着太阳。现在的陵园里,除了原来的松柏,还种了玉兰、海棠,春天花瓣飘在小径上,倒不像想象中那么肃穆。有时候碰到住在附近的老人遛弯儿,会说:“我小时候这儿还是庄稼地,现在变陵园了,可树没少,鸟也没少——你听,早上能听见布谷鸟叫。”原来地址不是随便选的,是土地的变迁里藏着自然的默契:原来的庄稼地变成了陵园,可风还是原来的风,山还是原来的山。

第一次去的人可能会犯懵,比如找不到业务厅或者停车场。其实陵园门口有导览图,进门左手边有咨询台,工作人员会笑着给你指路线;要是带着老人,还能坐导览车绕园区转一圈——毕竟陵园不算小,步行得走个把小时。要是赶上清明或冬至的高峰,最好早起点,不然京周路上会堵车,停车场也满。记得有次跟一个阿姨聊天,她说:“我每年来两次,都是早上六点就出发,那会儿路上没人,陵园里静悄悄的,能跟我家老头儿多说会儿话。”原来地址不是终点,是“重逢”的起点:你顺着路线找过来,推开门,看见熟悉的墓碑,听见风穿过树叶的声音,就知道——“我来了,你在这儿。”

北京太子峪陵园园陵园地址-1

现在的太子峪,还是那样——门柱上的铜牌没换,门口的松柏没挪,连门口卖花的阿姨都还是去年的那个。有人说它“偏”,可偏有偏的好:没有市区的吵闹,能听见鸟叫;没有高楼遮挡,能看见蓝天。对于想念的人来说,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字符,是“我知道怎么找到你”的安心,是“我们还能见面”的踏实。就像老北京人常说的:“太子峪在哪儿?在西郊的山脚下,在松柏的影子里,在心里头记着的那个地方。”

北京太子峪陵园园陵园地址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