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金山陵园里,松园的风裹着松针的清苦味儿漫过来,连碑石上的青苔都染了几分幽然。这片以"松"命名的墓区,从入口那排三百年老油松开始,每株松树都像守着岁月的老人——树皮裂纹里藏着清明的雨、冬至的雪,风过枝桠的声音,像在说"来了?坐会儿"。这大概是很多人动心想选松园的原因:在这里安歇,不像"离开",更像"换个地方继续晒太阳"。

松园的价格从不是"一刀切",每笔都和"位置""树龄""心意"缠在一起。最接地气的是园路东侧的"新松区",单穴墓约3平方米,碑石是芝麻白花岗岩,磨得能映出人的影子,刻字用金漆,太阳一照,暖光裹着名字,像有人轻轻喊了一声。价格在3.8万到4.5万之间——这儿的松树刚十岁出头,树干还带着浅褐嫩皮,树影像淡绿的纱,却胜在通路宽,清明推轮椅祭扫,轮子顺顺当当。年轻人爱选这儿:"松树会长大,以后树影罩住碑顶,爸爸就能像以前在老家院子里那样,躲在树下打盹儿了。"

往深处走百来步是"听松台",名字是住在附近的老教师取的,说"风穿老松的声音,像有人在说贴心话"。这儿的墓位挨着五十年以上的老松树,树冠像撑开的绿伞,连夏天的蝉鸣都被滤得软乎乎的。单穴墓面积差不多,但碑石换成了印度红花岗岩,底色像泡开的红茶,刻字用阴刻填墨,摸上去有浅浅的凹痕,比金漆更耐脏。还带一个小祭台,是用同一块石头雕的,能摆下一个青瓷香炉、两束百合,甚至一盒爸爸爱吃的桂花糕。价格在6万到8万之间——选这里的人总爱蹲下来摸一摸老松树的树皮,指腹蹭过深深的裂纹,像在和老朋友打招呼:"这树比我年纪还大,能陪着妈妈,我放心。"有次碰到个阿姨,抱着刚刻好的碑石照片站在墓位前,眼泪砸在青石板上:"我妈生前最爱的就是老松树,以前在公园散步,总要停在老松树下摸半天。现在好了,她能天天摸着老松树了。"

金山陵园松园的价格-1

最里头的"松涛阁"是家族墓区,面积从10平方米起,能葬下三四代人。碑石用的是汉白玉,像刚化的雪那么白,阳光一照,连影子都泛着淡青。刻字可以选隶书或楷书——有次一个大家族选了隶书,主事的老人说:"祖上是私塾先生,写了一辈子隶书,这样符合他的脾气。"墓前有个小庭院,铺着青灰色的石板,缝隙里能冒出几株三叶草,能种自己带来的兰草,甚至能摆一张小小的石桌——清明节的时候,全家聚在这里,摆上几盘饺子、一杯白酒,像以前在老家院子里聚餐那样。价格从15万起,最高到30万——选这里的人很少谈"贵不贵",只说"家族要聚在一起"。有个白发老爷子拍着石桌说:"我爷爷葬在这里,我爸爸也葬在这里,等我走了,就能和他们坐在这里听松风,像小时候过年围着火炉聊天那样。"

松园的"额外费用"从来都不藏着掖着,全写在合同的明处:20年的管理费是墓位价格的1%,比如3.8万的墓位,每年只要380块,用来请保洁员擦去碑石上的灰尘,请园丁给松树浇浇水;刻字的时候想加一张照片,要收300块,用的是高温瓷像,能保几十年不褪色——有次一个老奶奶拿着老伴六十岁生日的照片来,说:"这张照片他笑得最开心,要刻在碑上,让他天天都这么笑。"还有全年祭扫的套餐,1200块一年,清明的时候会送两束新鲜的百合,每个月帮着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