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推开窗,风里裹着桂香,突然就想起去年今日——我蹲在奶奶的墓碑前,用棉签蘸着矿泉水擦她名字上的灰尘,爸爸在旁边摆上刚买的橘子,妈妈轻声说“妈,我们来看你了”。那股橘子的甜香混着松针的清苦,直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。想着这周末再去八达岭陵园看看奶奶,摸出手机先查了预约流程——不是嫌麻烦,是知道现在陵园都要提前预约,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有安静的祭扫空间。

八达岭陵园我去过好几次,以前清明高峰时,停车场的队伍能排到路口,墓碑区挤着人,想说点心里话都得压低声音。去年开始实行分时预约后,我再去就觉得不一样了:每天分时段限流,既能避免扎堆,也能让工作人员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位祭扫者。就像上回我陪邻居张叔去,他说“以前来的时候,想给老伴摆束花都得挤着挪位置,现在好了,能安安静静坐会儿”。

八达岭陵园墓地网站预约-1

预约的过程比我想的简单。打开八达岭陵园的官方网站,首页正中间就是“祭扫预约”按钮,点进去填身份证号、联系电话——都是实名登记的必要信息,填的时候我特意选了周六上午9点,因为奶奶生前喜欢“辰时”的太阳,说“暖得像抱了块热乎糕”。提交后不到一分钟,手机就收到短信:里面有预约码、导航链接,还有温馨提示“请携带有效证件,园区内禁止明火”。要是家里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,也不用愁,陵园有专门的老人预约通道,打个电话就能约,或者直接去门口的便民服务台,工作人员会帮忙填预约单。上次李阿姨儿子在外地,就是服务台的小王帮着预约的,还帮她搬了一箱菊花到墓碑区。

八达岭陵园墓地网站预约-2

周六早上出发,跟着导航走了五十分钟就到了。保安看到我出示的预约码,笑着指了指车位:“里面有空位,直走第三个路口左转。”走进墓碑区,松针铺在小路上,偶尔有鸟叫,比以前安静多了。我蹲在奶奶的墓碑前,擦了擦碑上的灰尘,摆上她最爱的白菊——奶奶说过“白菊像雪,干净”。旁边的工作人员路过,轻轻问“需要帮忙吗”,我摇头,她就笑着走开了,没有打扰。我摸着碑上的名字,小声说“奶奶,我来了”:公司加了薪,妈妈的月季开了,爸爸学会了做她的红烧肉,就是盐放多了点……风里飘来桂香,像是奶奶在回应“知道了,好好的”。

其实一开始我也觉得“预约”是麻烦事,可真做了才明白,它不是限制,是保护——保护我们对亲人的心意,保护每一次祭扫的温度。就像奶奶以前常说“做事要走心,不是走形式”。提前预约的那几分钟,是我对她的“走心”:选一个她喜欢的时间,填一份认真的信息,让每一次去看她的日子,都能安安静静,都能好好说说话。离开的时候,我回头望了眼墓碑,阳光正好洒在碑上,白菊在风里轻轻晃——原来最好的祭扫,从来不是拥挤的热闹,是带着心意的“慢慢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