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里飘着晚樱的碎香,我抱着母亲最爱的百合往朝阳陵园走,路口的志愿者举着“预约通道请扫码”的牌子,阳光穿过二维码在地面投下细碎方格——这是今年祭扫的新规矩,却让原本悬着的心慢慢落了地。

去年清明我五点就来排队,陵园门口的队伍绕了三圈,等进园时太阳已晒得人发晕,捧着的菊花蔫了半朵。今年提前三天在“朝阳陵园”公众号约了九点半的时段,进园时扫一下预约码,保安大哥笑着指方向:“A区三号路,顺着腊梅树走,人不多。”果然,沿着腊梅树走进去,往年挤得转不开身的小路此刻很安静,风里飘着桂香,是母亲生前最爱的味道。

其实预约没想象中麻烦。打开公众号点“祭扫预约”,选日期和时段——早8点到10点是高峰,我特意避开选了9点半;填祭扫人姓名、身份证号,选“单人祭扫”,确认提交后立刻收到带二维码的短信,怕忘就存进相册,进园直接刷就行。前几天邻居阿姨问我怎么约,我拿着她的手机一步步教,她皱着的眉头展开:“原来这么简单,我还以为要跑陵园排队呢。”

蹲在母亲墓碑前,我放下百合,擦了擦碑上的灰尘。旁边有个阿姨抱着小孙子,轻声说:“太奶奶,我们预约来的,不用等很久。”小孙子举着纸鸢晃:“太奶奶,我新风筝能飞好高!”阳光照在阿姨白发上,温柔得像母亲生前的手。去年这时根本听不到这样的话,因为人太多,连呼吸都带着拥挤的热气,别说说话,连擦墓碑都要挤着来。

朝阳陵园预约祭扫-1

临走时志愿者递来“祭扫小贴士”,上面写着“预约时段内缩短停留时间,避免影响下一批”“禁烧纸,可带鲜花水果”。我把小贴士折好放进包,想着明年还要提前约——不是为守规矩,是想更从容地和母亲说说话,不用在拥挤里慌慌张张,不用让她的百合蔫在风里。

往门口走时,看见预约通道下有个姑娘正扫码,她捧着向日葵,嘴角带笑。那是去年的我啊,慌慌张张排队,而今年的她,从容得像晨露里的花。朝阳陵园的预约祭扫哪里是束缚?是给思念留了段从容时光,让每一次告别都能慢一点、暖一点。风里的晚樱还在飘,我摸着包里的小贴士,忽然想起母亲生前说:“慢慢来,才对得起每一段相遇。”原来预约不是规矩,是把母亲的话,变成了每一次祭扫的温度。

朝阳陵园预约祭扫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