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,我陪着妈妈去凤凰山陵园看外婆。出门时妈妈还揉着额头念叨:“上次那班车是几点来着?我记得要绕福兴小区来着?”我赶紧掏出手机打开凤凰山陵园的公众号,点进“班车查询”界面——最新的路线表就躺在那里,明明白白写着“人民广场线7:00发车,途经福兴小区、世纪花园,全程40分钟”。妈妈凑过来看,笑着拍了拍我的胳膊:“对,就是这个点,咱们赶紧走,别让司机等。

从人民广场地铁站2号口出来,远远就看见那辆蓝白相间的班车——车身上印着淡金色的“凤凰山陵园专线”字样,像串温柔的暗号。司机王师傅正蹲在车头擦玻璃,见我们过来,直起身子打招呼:“张阿姨来啦?今天带了什么好吃的给老周姐?”妈妈笑着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桶:“熬了她最爱的银耳羹,凉了就不好喝了。”王师傅伸手接过桶,轻轻放到行李架上:“我给您留着最前面的座,垫了棉垫,软和。”

班车7点准时发动。第一站停在福兴小区,门刚开,就涌进来几个拎着祭品的老人——都是外婆以前的老邻居。李奶奶攥着一把艾草,一坐下就拽住妈妈的手:“我昨天梦见你妈了,她跟我念叨说想吃巷口的糖糕,我今天特意买了两盒,等下给她放碑前。”妈妈赶紧应着:“我也带了她爱喝的茉莉花茶,等下咱们一起摆。”车窗外的老楼慢慢往后退,阳光穿过梧桐叶洒进来,像外婆以前晒在阳台的棉被,暖得人心软。

凤凰山陵园班车路线查询表-1

第二站是世纪花园,我小时候住的地方。车刚停,就看见楼下的梧桐树——那是外婆当年带我种的,现在已经长得比三层楼还高。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春天,我蹲在树坑边看外婆埋树苗,她擦着汗说:“等这树长得比你高,你就能自己来给我送花啦。”现在树是高了,可送花的人换成了我陪妈妈。车继续往前开,路过加油站、便利店,最后钻进一片松树林——凤凰山陵园的大门就在眼前了。

其实以前查班车没这么方便。早几年要打陵园的服务电话,有时候占线要等十分钟,赶上节假日更难通。现在公众号的查询表是动态更新的,上次清明前我还收到了推送:“因客流量大,加开9:00、11:00两班备用车,请提前15分钟到站候车。”还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,想着第二天赶早班肯定起不来,结果在查询表里看到“周末加开14:00午后班”,赶紧跟妈妈改了时间——那趟车人不多,我们坐在窗边,看着沿途的油菜花田,倒像次小小的踏青。

更让我安心的是班车的细节。车上永远留着前排的爱心座,铺着浅粉色的棉垫;行李架上绑着绳子,方便固定祭品;司机师傅们都熟得像邻居,会帮老人搬重物,会提醒小朋友扶好扶手。上次看到一位拄拐杖的爷爷上车,司机师傅赶紧拉上手刹,跑下去扶着爷爷的胳膊:“叔,您慢点儿,我给您找个稳当的座。”爷爷笑着拍他的手背:“我跟你爸是老同事,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。”司机师傅挠着头笑:“那我更得好好伺候您。”

车稳稳停在陵园门口时,妈妈已经攥紧了手里的银耳羹。我帮她拎着祭品下车,回头看了眼班车——它正打着双闪,等着下一批乘客。风里飘来松针的香气,妈妈突然说:“你外婆以前总说,坐这班车像回老房子,每站都有熟悉的人,每段路都有熟悉的景。”我望着陵园里的墓碑,突然懂了:这班车哪里是交通工具啊,它是把我们的想念,一点一点往亲人身边送。就像今天,我们坐着它来,带着外婆爱的银耳羹;等下离开时,它又会载着我们的牵挂,慢慢开回烟火里的生活。

其实后来我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