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针的香气掠过指尖时,我正跟着导航往灵山宝塔陵园走——这是今年第三次替外婆来整理墓碑,上次来还是春末,碑前的三叶草长得比碗口还大,这次得好好理一理。
从京哈高速燕郊出口下来,沿着102国道往东开大约三公里,就能看到路牌上“灵山宝塔陵园”的鎏金字体——不是那种刺眼的亮,是像晒了多年的铜器那样温温的光。转进园区入口的柏油路,两旁的国槐刚换了新叶,细碎的光斑落在挡风玻璃上,没开多久就看到右侧的灰色小楼,门口立着“管理处”的牌子,旁边还摆着两盆开得正艳的月季,红得像小时候外婆织的毛衣。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,之前第一次来的时候绕了两圈,如今倒成了熟门熟路。
推开门时,空调风裹着茶香味飘过来,值班的张阿姨抬头笑:“又来啦?上次你说外婆喜欢三叶草,我让人在碑边留了几丛没锄。”管理处不大,靠墙柜子上摆着园区地图、祭扫指南,还有免费的鲜花和矿泉水——都是给祭扫者备的。旁边窗口前,一位阿姨在问墓地维护的事,工作人员拿着笔记本一笔一划记,偶尔指着墙上的平面图解释:“您家在福宁区第三排,从这出来往左走,过石拱桥就是,今天刚浇了水,路滑慢些。”阳光落在笔记本上,字迹都泛着暖光。
其实最初找管理处地址时,我也觉得导航上的坐标少了点什么。直到第一次推开那扇门,张阿姨递来温水说“先歇会儿”,才明白地址不是一串路名,是能接住思念的地方。后来每次来,我都会先到管理处坐会儿,有时带点外婆做的桃酥,有时就聊两句家常。张阿姨会说“昨天有小伙子来补刻爷爷名字,哭成孩子”,或是“园区梨花开了,你去拍两张,外婆肯定喜欢”。上周我提了句外婆爱吃樱桃,她立刻说“下次给你留盒老家的,甜得很”。
还有次我忙得没及时来,管理处的小王主动发消息:“你外婆碑前草高了,我让人锄了浇了水,放心。”握着手机的手发烫——原来管理处不是冰冷的办公点,是替我们守着思念的“娘家”。遇到老人找不到墓地,工作人员会陪着慢慢走,边说“您别急,记得您家旁边有老柳树,去年还挂了红丝带”。
走出管理处时,风里飘着月季香,我抱着免费菊花往外婆墓碑走。路过石拱桥,想起张阿姨说“路滑慢走”,脚步不自觉放轻。石拱桥下流水声像外婆拍我睡觉的拍子,蹲在碑前摆好花,摸了摸碑上的隶书名字——笔画里还留着当年刻字师傅的温度。
其实灵山宝塔陵园管理处的地址很好找:就在102国道旁,国槐树荫里,更在每颗思念的心里。它不是地图标点,是张阿姨的温水、小王的消息、工作人员指平面图的耐心,是门口永远开着的月季。像温暖的港湾,接住所有没说出口的思念,让每一次祭扫都成了温柔重逢。
风又吹过来,菊花瓣轻轻晃,我起身望了眼管理处——灰色小楼在阳光下很温柔,月季还开着,像外婆的笑,永远不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