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东部的平谷区,燕山余脉的浅丘之间藏着一座炎黄陵园。它不像市区里的陵园那样紧挨着高楼,而是裹着桃乡的风,连围墙外都种着成片的桃树——春天桃花漫山时,粉白的花云会飘到陵园门口,秋天桃子熟了,桃枝会垂到步道边,倒给这片静谧的土地添了几分烟火气。很多人找炎黄陵园,最先问的就是地址——毕竟要踏踏实实地走进这里,得先找对那串“带着温度的坐标”。

炎黄陵园的具体地址是平谷区王辛庄镇北辛庄村北。往细了说,就在京平高速密三路出口往北约5公里的地方。要是用周边的“活地标”找路,它西边挨着京东大溶洞的景区辅路,东边是平谷有名的“万亩桃林”——当地村民说,这桃林跟陵园“同龄”,当年建陵园时,特意留了这片桃林,就是想让“老祖宗”也能闻闻家乡的桃香。春天来的话,顺着桃香走准没错;秋天的话,跟着挑着桃子的村民走,他们的篮子里装着刚摘的鲜桃,目的地往往就是陵园门口。

北京炎黄陵园园陵园地址-1

找地址的关键,是要“接底气”。自驾的话,从市区出发走京平高速,到密三路出口下,不用看导航,跟着路边“炎黄陵园”的指示牌走就行——指示牌是红底白字的,跟周边的桃林特别搭。大概10分钟车程,就能看到陵园的红门,门两边的老槐树有几十年树龄了,树洞里还塞着小朋友的玻璃弹珠,树底下摆着卖矿泉水的小桌子,是村里的阿姨摆的,说“来祭扫的人渴了,能喝口热乎的”。坐公交的话,先坐918路到平谷世纪广场,再转平谷20路到北辛庄站,下车后沿着村路往北走,会路过卖煎饼的小推车(摊煎饼的大爷认识很多常客,会主动说“往北边拐,第三个路口就是”)、养着大鹅的农家院(大鹅不会咬人,只会伸长脖子叫),走15分钟就能到——沿途的烟火气,倒让“找地址”变成了一种“寻味”。

炎黄陵园的地址,从来不是“一个点”,而是“一条线”——连接着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很多人找这个地址,是为了跟祖先“说说话”:有老人带着孙子来,指着炎黄二帝的雕像说“这是咱们的老祖宗,当年就是他们教咱们种粮食、做衣服”;有年轻人捧着鲜花来,放在墓碑前说“妈,我升职了,您要是在,肯定会笑”;还有人带着刚买的桃来,把桃子放在台阶上,说“爷爷,今年的桃比去年甜,您尝尝”。园区里的步道是用青石板铺的,每块石板上都刻着百家姓,走在上面,就像踩着“家族的脉络”;石碑上的《炎黄赋》,刻着“炎黄子孙,共此血脉”,读着读着,就会觉得“找对了地址,就是找对了根”。

北京炎黄陵园园陵园地址-2

有时候路过陵园门口,会看见村民在卖桃,筐子里的桃子带着绒毛,价钱跟市场一样。他们说“这桃是给陵园里的‘老人们’留的”——不是生意,是心意。还有小朋友跑过来,把手里的桃花别在陵园的围墙上,说“这是给老祖宗的花”。这些场景,让“北辛庄村北”这个地址,变成了有温度的“家”——不是冰冷的门牌号,而是藏着桃香、藏着故事、藏着心意的“家”。

说到底,炎黄陵园的地址,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“文化坐标”。它在桃林里,在风里,在每一个想“回家”的人的心里。找对了这个地址,就像找到了一把钥匙,打开了记忆的门,里面有祖先的故事,有家乡的味道,有最朴实的心意——这,就是炎黄陵园地址最动人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