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裹着些槐花香,地铁13号线往西的方向,总能看见拎着素色花束的人——纸袋子里装着百合或雏菊,花茎上沾着新鲜水珠,像刚从晨露里摘下来的想念。我知道,他们大多是往天寿陵园去的,毕竟那片种着玉兰与梧桐的园子,藏着太多人的牵挂。

去年清明的教训我记到现在。当时跟着姑姑去看姑父,没提前预约,结果在陵园门口排了四十分钟队。太阳越升越高,姑姑手里的菊花慢慢垂了头,花瓣边缘卷成小筒,像姑父从前皱着眉说“你这孩子总忘带伞”的样子。等终于挤到碑前,姑姑原本攒了一肚子的话,倒被急躁磨得剩下半截,只轻轻说了句“我们来了”,就红了眼眶。那天回家路上,她攥着蔫掉的菊花小声说:“下次一定要先预约,不然对不起他等我们的心意。”

后来才明白,天寿的预约从不是冰冷的规则,是给每份想念留的“专属座位”。预约步骤其实很简单:微信搜“天寿陵园”公众号,点底部“祭扫服务”选“个人祭扫预约”,填身份信息、日期、同行人数就行——最多3人,要带身份证刷证进园。第一次操作不用慌,页面右上角的小问号点进去有视频教程,比文字清楚;要是帮老人约,备注“需要轮椅”,陵园会提前把轮椅放在门口。还有个贴心提醒:尽量选上午九点前或下午两点后,人少风轻,适合多坐会儿。

上周帮姑姑约了周六八点半。进园时志愿者阿姨递来温蜂蜜水:“慢点儿走,台阶滑。”沿着柏油路走,两旁玉兰开得正好,白花瓣飘落在肩头,像姑父从前帮姑姑拂去发间落叶。到碑前,姑姑把玉兰花放在照片旁,摸了摸碑上的名字:“你看,今年玉兰比去年早,我挑了最白的。”那天我们坐了近一小时,姑姑跟姑父说家里的绿萝爬满阳台、楼下老黄狗生了小狗、孙子考了满分,声音轻轻的,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像姑父的手碰了碰她额头。

天寿陵园祭扫预约-1

临走时姑姑回头望碑前的玉兰,捡了片花瓣放进布包:“下次还约这个时间,你等着。”风里传来鸟鸣,我忽然懂了——预约不是麻烦,是让想念有了仪式感。你提前选好和他见面的时间,他好像也在等你:风里的花香、碑前的花瓣、志愿者的温茶水,都是你们的小秘密。

其实想念从不是突然的,它是提前订好的“约会”,是温温的蜂蜜水,是落在肩头的玉兰,是你说“我来了”时,他好像回应的那句“我等你”。现在每次去天寿,我都会提前三天预约——不是怕麻烦,是想让每一次相见,都能好好说、慢慢说,让风听见,让花听见,让躺在碑里的人,也听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