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,我陪着邻居张阿姨去西静园公墓看她老伴。去年她挤了两趟公交,转车时把给老伴买的金丝皇菊挤得花瓣都散了,今年听说公墓开了直达班车,特意拉着我“先探探路”。这一趟走下来,倒真攒了不少能帮到人的细节,想慢慢说给要去的朋友听。
先找对发车点——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。班车停在西直门地铁站A口西北方向300米的地方,就在西直门长途车站旁边的公交港湾里。出了A口,你顺着“西直门长途车站”的指示牌走,或者问一句路边的店家,几乎所有人都能指对:“就那片有红色‘西静园祭扫专线’牌子的地方,错不了。”我和张阿姨第一次找的时候,还碰见个卖糖葫芦的大爷,举着杆子给我们指:“看见没?那辆白车,车身上红字的就是。”
目前班车主要覆盖周末和清明、冬至这些祭扫高峰日子,早8点、9点各发一班。车身是干净的白色,侧面印着醒目的红色字体,远远就能看见。司机师傅都穿着深蓝色制服,看见拎着祭祀用品的人会主动招呼:“是去西静园不?上车就行。”路线其实特别顺——从西直门出发,沿着西直门外大街一直往西开,途经动物园、白石桥这些熟悉的站点,大概20分钟就能到西静园公墓正门。张阿姨坐在车上扒着窗户看,念叨着:“去年我从动物园地铁出来,走了15分钟才到,腿都酸了,这次直接停门口,可省事儿了。”司机师傅听见了,笑着接话:“阿姨,以后您来直接找这辆车,我帮您拎东西。”
再说说乘车的小细节。不用提前买票,上车投币或者扫车上的二维码都行,票价5块钱,和坐普通公交差不多。要是带了祭祀用品,比如鲜花、水果,司机师傅会主动打开后备箱:“放这儿吧,稳当,别挤坏了。”还有返程时间得记好——从西静园回来的车是10点、11点、12点各一班,别光顾着和亲人说话误了点。要是真没赶上,公墓门口也有334路公交能回西直门,但肯定不如班车直达方便。
那天车上还有个穿黑T恤的小伙子,抱着一大束白菊,攥着手机翻地图,问司机:“师傅,下车用不用跟着大部队走?”师傅踩了踩刹车,笑着说:“不用,下车就是正门,进去有导览图,找不到位置就问门口的工作人员,都热情着呢。”张阿姨也搭话:“我去年就是跟着班车的人走的,没错,你跟着我就行。”小伙子咧嘴笑:“谢谢阿姨,我第一次来,有点慌。”张阿姨拍了拍他的胳膊:“慌啥?谁不是第一次来?慢慢就熟了。”
最让我暖心的是司机师傅的细致。张阿姨把给老伴的苹果装在布袋子里,怕挤碎,师傅特意把后备箱的隔板垫了垫:“阿姨,放这儿,不会碰着。”下车的时候,师傅又扶着张阿姨的胳膊:“慢点儿,台阶高,我帮您拿袋子。”张阿姨眼眶有点湿,说:“我家老头以前总说我出门慢,现在不用他操心了,有这班车呢。”
回来的路上,张阿姨靠在座椅上,望着窗外的树影,轻声说:“下次我自己来,不用你陪了。”我笑着点头,其实我知道,她不是不用我,是这班车让她觉得“自己能行”——对于去祭扫的人来说,这份“能行”,比什么都重要。
有时候我们找攻略,找的不是冰冷的路线图,是能让人少走点弯路、少受点累的“小确幸”:比如能直接到门口的班车,比如司机师傅的一句提醒,比如陌生人的一句“跟着我走”。这些细节不像地图上的坐标那么精准,却比坐标更暖,比攻略更实在。
要是你下次要去西静园,不妨试试这班车——它不在地图的某个精准点上,却在每个需要它的人身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