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园骨灰林藏在昌平十三陵附近的山坳里,沿着京新高速往西北开,过了沙河镇就能看见成片的松柏,园区的红门隐在树影里——这是北京人心里“离天堂近点”的地方。最近总有人问,想给长辈选块地,长安园的价格到底贵不贵?今天就搬着“实底儿”跟大家唠唠,不同墓型的费用、差异在哪儿,还有咱普通人选墓该咋琢磨。
先说最接地气的生态葬。树葬是长安园的“老招牌”,把骨灰埋在油松、侧柏的根须下,只立一块刻着名字的小铜牌,价格大概2-4万。我去年陪楼下王婶去选,她摸着松树皮说:“我家老周生前总说‘死后要当树’,现在好了,来年这树抽新芽,就跟他又长了一岁似的。”草坪葬比树葬稍贵点,3-5万就能拿下——把骨灰盒埋在草坪下,上面铺层营养土,春天种二月兰,秋天开波斯菊,风吹过来花晃一晃,像亲人在笑。这两种葬式最受欢迎,一来省钱,二来环保,很多年轻人觉得“这样不像‘墓’,像给亲人留了个能发芽的家”。
再说说传统立碑墓。长安园的立碑墓分两种,普通款是花岗岩碑身,配个小水泥底座,价格6-8万;要是选汉白玉材质,或者碑身刻了浮雕(比如梅兰竹菊、龙凤呈祥),得10-15万。价格差在哪儿?一是位置——靠近园区中心湖水的“景观位”,或者离入口近、祭扫方便的“主干道位”,能比偏角的位置贵3-4万;二是材质——汉白玉密度高,不容易风化,阳光下泛着温温的光,老人们说“这石头‘养人’”;三是服务——立碑墓送全年免费擦碑、浇花,逢年过节还有工作人员帮忙摆供果,这些“隐形福利”也藏在价格里。
还有些家庭想选“有纪念意义”的艺术墓,比如设计成书本形状(刻上亲人喜欢的诗)、钢琴造型(纪念爱音乐的长辈),价格就得20万往上了。不过选这种墓的人不多,大多是想给亲人留个“独一份”的印记——比如我认识的一位老师,给爱画画的妻子选了块“画架墓”,碑身是倾斜的画布造型,上面刻着妻子生前的素描,他说:“她这辈子没当够画家,现在能‘站’在画架前,也算圆了愿。”
其实选墓的关键不是“贵不贵”,是“合不合适”。要是预算有限,生态葬真的香——花3万就能给亲人找个“能发芽的地方”,比买块大石碑实在;要是长辈生前讲究“传统”,选个6-8万的花岗岩立碑墓,刻上“先考先妣”的字样,也能让老人“住得踏实”;要是想留个特别的纪念,艺术墓虽贵,但能把亲人的爱好“刻”在地里,也算一种安慰。
最后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长安园的价格从2万到20万都有,选墓不是“买贵的”,是“买对的”——比如亲人爱安静,就选偏点的树葬;爱热闹,就选靠近园区小广场的草坪葬;要是想每年多来看看,就选离入口近的立碑墓。说到底,这方小地儿,是咱活着的人“放安心”的地方,只要能让自己夜里想起亲人时,觉得“他在那儿挺好”,就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