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掠过公交站,张阿姨攥着叠得方方正正的纸鹤,指尖反复摩挲手机屏——上周听小区阿姨说长青园的政策变了,今天要去看老伴,到底用不用提前预约呀?

其实这个问题我也帮不少邻居问过。特意查了长青园2024年的最新公告,再加上上周陪李叔去现场的经历,答案挺清楚:日常非高峰时段(比如周一到周五,或非清明、冬至的周末)不用预约,带着身份证或亲属关系证明,门口保安扫一下就能进;但高峰日(清明、冬至及前后3天)必须提前3天预约,得在“北京民政”公众号上选时段——每天分上午9点-12点、下午1点-4点,每个时段限200人,约满就没名额了。

长青园骨灰林现在去用预约吗-1

上周三我陪李叔去时,刚好是非高峰日的早上。门口的保安师傅戴着鸭舌帽,接过身份证扫了眼,笑着说:“李叔又来啦?您家那棵油松刚浇了水,比上次更绿了。”进了门,入口处摆着免费的矿泉水和消毒湿巾,还有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凑过来:“叔,我帮您拿东西吧?台阶有点滑。”李叔蹲在松树下擦墓碑,手指蹭过碑上的名字,念叨着:“以前清明来,光排队就得半小时,现在能多陪你说会儿话——你看,我带了你最爱的茉莉花茶。”风掀起他的衣角,松针沙沙响,倒真像有人在回应。

要是赶在高峰日,可得把“预约”俩字刻在脑门上。上周六清明前的周末,我在门口看见个阿姨急得直搓手:“我忘了预约,这可咋整?”工作人员赶紧递上一杯温水:“阿姨您别急,今天留了10个临时名额,我帮您补个登记。”高峰日的现场虽然人多,但秩序倒不乱——入口分“预约通道”和“临时登记通道”,志愿者举着小喇叭喊:“大家慢慢走,别挤着老人。”还有个细节特贴心:不管是不是预约日,园区都不让带明火和烧纸,入口处有免费的电子蜡烛和菊花兑换——上次有个小伙子拎着一大捆烧纸,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咱这儿换菊花吧,一样是心意,还安全。”小伙子愣了愣,接过菊花说:“谢谢,我真没注意公告。”

最后再跟大家唠两句贴心提醒:行动不便的老人提前打服务热线(010-62591443)说一声,门口有轮椅借,工作人员能扶着进去;记不住墓位号也别怕,带身份证去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一调档案就找着了;园区的卫生间有无障碍设施,擦手纸和洗手液都摆得整整齐齐,不用担心老人不方便。

其实说到底,预约不预约,都是为了让思念更从容。就像门口那排银杏树的牌子写的:“每一片叶都是思念的形状”。日常的顺畅进门,是让你能随时来跟亲人唠两句;高峰日的预约,是让大家不用挤在太阳下排队——不管哪一种,都是长青园想给这份牵挂留的“温柔空间”。下次再有人问“长青园现在用预约吗”,你就把这些话告诉他:放心去,政策是活的,心意是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