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在小区楼下遇到王阿姨,她攥着一包桂花糕站在快递柜前叹气——那是她老伴生前最爱的点心,她想周末带去景仰园,可又怕“没预约不让进”。其实不止王阿姨,很多想去景仰园看望亲人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:到底哪天需要预约?不是所有日子都要“抢号”,但有些时刻,提前打个“招呼”,能让你和亲人的“见面”更安心。

最需要提前预约的,肯定是清明和冬至这两个“全民祭扫日”。去年清明我陪同事小杨去景仰园,她早上7点就抱着刚买的白菊出发,结果到门口才发现,没预约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马路上——工作人员举着牌子喊“今日预约已满,请明天再来”,小杨站在风里掉眼泪:“我去年没赶上清明,今年想给爸爸送束花都这么难?”后来还是门口的保安帮她联系了值班经理,补了最后一个临时预约号,可等她挤过人群走到墓碑前,已经快10点了,她蹲在地上把花摆好,摸了摸墓碑上爸爸的照片:“爸爸,我来了,就是路上有点挤。”其实景仰园的“高峰预约制”不是“卡人”,是为了控制人流量——清明前后10天、冬至前后5天,每天限量800人,就是想让每一个来祭扫的人,都能有足够的空间和亲人“说话”,不用在人群里“赶时间”。

景仰园骨灰林哪天需要预约-1

除了全民高峰,那些“属于你们的私人日子”也得提前打算。比如亲人的忌日、生日,或者中秋、春节这样的“团圆节”——去年中秋,我朋友李姐买了妈妈最爱的莲蓉月饼,想带去景仰园“和妈妈一起过中秋”,结果到了停车场才发现,里面全是来“陪”亲人过中秋的车:她绕了三圈才找到车位,抱着月饼跑向墓碑时,鞋子都跑掉了一只,等她坐在台阶上喘气,太阳已经快落山了,她对着墓碑说:“妈妈,月饼凉了,我再给你买热的好不好?”其实像这样的“私人高峰日”,景仰园也建议提前3天预约——不是不让进,是怕你因为找车位、等通道浪费时间,把想和亲人说的“贴心话”都“挤”没了。毕竟,我们去看亲人,不是为了“完成任务”,是想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,说点“家常话”。

至于平时的日子,比如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,或者非节假日的周末,其实不用太担心——景仰园的人流量不大,直接去就行。但如果有特殊需求,比如想让工作人员帮你擦一擦墓碑上的灰尘,或者需要轮椅、雨伞这样的便民服务,或者是社区、单位组织的集体祭扫活动,提前打个电话和工作人员说一声,他们会帮你安排得更妥当。比如上周我们社区组织了10位空巢老人去景仰园,提前3天预约了,工作人员不仅留了专门的停车位,还派了两位志愿者全程陪同,帮老人拿花、扶着走台阶,老人们都说:“比自己来还安心。”还有一次,我邻居张爷爷想去给老伴送“她最爱的茉莉花”,提前给景仰园打了电话,工作人员不仅帮他留了靠近墓碑的停车位,还帮他把茉莉花插在了墓碑旁边的花瓶里——张爷爷坐在台阶上,闻着茉莉花香,对老伴说:“你看,花没谢,我没迟到。”

其实预约的方式很简单:关注“景仰园骨灰林”的官方公众号,点击“祭扫预约”菜单,填写姓名、身份证号、预约时间和人数,就能完成预约;也可以打服务电话010-xxxxxxx,工作日9点到17点都有人接。要是实在没来得及预约,现场也有临时预约点,但数量有限,还是提前安排更稳妥。

说到底,“要不要预约”从来不是“规则问题”,是“心意问题”——我们想给亲人的,从来不是“挤在人群里的5分钟”,而是“安安静静的半小时”:把花轻轻放在墓碑前,擦一擦照片上的灰尘,说一句“我来了”,再坐一会儿,听听风里的声音,就像从前那样。所以啊,下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