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北京的陵园,炎黄陵园总带着点特殊的厚重感——它坐落在昌平区兴寿镇,背倚燕山余脉,前面是开阔的京密引水渠,连风过的时候都带着点草木的清苦和历史的沉韵。而园里的普渡园,更是不少人寻寻觅觅的“归处”,不是因为它有多奢华,而是那种“把思念藏进墙里,却让牵挂更贴近”的温柔。
普渡园的壁葬区和普通壁葬不一样,它不是冰冷的水泥格子。墙面上铺着米黄色的天然石材,每一排壁龛都嵌着浅褐色的木质边框,像给每一份牵挂安了个带着温度的“小房子”。园子里种了大片的玉簪和麦冬,叶子四季常青,夏天开着淡紫色的小花,风一吹,花瓣飘到壁龛上,倒像给故去的人捎了点人间的香气。负责园区的张姐说,普渡园的设计初衷就是“让告别不那么尖锐”,所以连壁龛的高度都选了普通人伸手就能摸到的位置,“这样子女来探望,不用踮脚也不用弯腰,就像以前在家拉着爸妈的手说话一样”。
至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普渡园的壁葬其实分了几个档次——最基础的是“福慧龛”,用的是仿木纹的环保板材,位置在园区的中间区域,价格大概在3万到4万之间。如果想要位置更贴近园中的景观,比如挨着玉簪花丛或者靠近园区小亭子的“清安龛”,价格会高一点,大概4万到5.5万。还有一种“尊荣龛”,用的是进口的胡桃木边框和天然大理石面板,壁龛里面还嵌了小灯,晚上来的话,灯光柔柔地渗出来,像故去的人在说“我在这儿呢”,价格大概在6万到8万。不过张姐说,其实大部分家庭选的都是基础款,“毕竟大家要的不是多贵的材料,是一份安心——知道爸妈的‘家’干净、舒服,能晒到太阳,能吹到风,就够了”。
除了壁龛本身的价格,普渡园还有些免费的服务挺暖心:每尊壁龛都送一块定制的铜牌,上面可以刻名字和一句简短的话——有的刻“妈妈的红烧肉永远最香”,有的刻“爸爸的鱼竿还在阳台,等我下次带鱼来”,这些带着生活气息的句子,比华丽的辞藻更戳心。还有每年的清明和冬至,园区会免费给每尊壁龛擦一遍灰尘,摆上一支白色的菊花,“就算子女没时间来,也不让故去的人觉得孤单”。去年有个小伙子在外地工作,清明没赶回来,后来看到园区发的照片,壁龛上摆着菊花,灰尘擦得干干净净,当场就哭了,“他说,原来爸妈的‘家’从来没被忘记”。
其实选壁葬的人,大多是想给故去的人找一个“不占地方,却能常伴”的归处。炎黄陵园的普渡园没把壁葬做成“商品”,而是做成了“牵挂的容器”——那些价格背后,是石材的温度,是草木的香气,是工作人员的细心,是让思念“触手可及”的温柔。就像园门口的石碑上刻的那句话:“不是把你藏起来,是把你放进我每天都能摸到的地方。”风一吹,这句话旁边的玉簪花又落了一片,刚好飘到旁边的壁龛上,像给故去的人捎了句:“我想你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