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总是来得清透,街头银杏叶刚染黄边儿的时候,有位朋友找我打听长青园骨灰林的位置——不是急着用,是想提前替去世的母亲看看,“得找个能安心歇着的地方”。我想起上周去孙河办事,路过顺黄路时瞥见的那道松墙,枝叶长得密实,像替里面的世界挡着外界的喧嚣,入口石牌上“长青园”三个字刻得温厚,倒像在等谁似的。
长青园其实落在朝阳区孙河乡的顺黄路上,说具体点,是京密路与五环交汇区域往东北走两公里的地方。要是用“找地标”的方式形容,沿着京密路从三元桥出发,过了孙河桥、看见“孙河农场”的蓝牌子,再往前开几百米,路右侧就能看见长青园的入口——门口没有夸张的雕塑,就两排高大的白杨树,树底下摆着几盆月季,风一吹,花瓣飘到路肩上,倒成了天然的“指引”。
至于怎么去,公共交通其实挺省心。坐地铁15号线到孙河站,从A口出来左转,就能赶上415路公交,两站地就到“长青园”站;要是嫌公交慢,打个车也就十分钟,车费十五块左右,司机大多知道位置——毕竟这片儿的老住户都熟。自驾的话更方便,走京密路或者五环,从“孙河出口”下来,顺着顺黄路往东开,不到一公里就能看见入口;园内有停车场,车位不算紧张,上午来的话还能停在靠近主路的位置,省得绕路。
进了园门才懂,为什么很多人会选这里。主路两旁是成片的侧柏和白皮松,树龄都在十年以上,枝叶织成绿网,把阳光滤得碎碎的。骨灰林的区域藏在树影里:树葬区的每棵松树下都立着小小的汉白玉碑,刻着逝者的名字;花坛葬的花池里种着四季常开的花,春天是二月兰,秋天是菊花,连泥土里都带着花肥的甜香。有次我碰见一位老人坐在松树下的石凳上,手里攥着张旧照片,照片里的老太太扎着麻花辫,他就那么坐着,风把照片吹得翻了页,他慢慢抚平,没说话,可松枝晃过他肩膀的样子,倒像有人在轻轻拍他。
其实地址从来不是冰冷的坐标,而是“我能找到你的方向”。长青园的位置不算偏,却刚好卡在城市与自然的缝隙里——往南是五环的车流,往北是孙河的农田,而它就在中间,守着一片松涛,等着每一个想“回家”的人。就像门口的石牌背面刻的那句话:“长青不是永恒的热闹,是风会记得,树会长大,你永远在这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