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两周,我陪朋友阿林去归山陵园选墓。他父亲走得突然,临终前只说"想找个有树有水的地方"。我们沿着龙山脚下的公路开进去,远远就看见陵园入口的香樟树——得有三层楼高,枝叶铺成绿云,风里飘着淡淡的桂香。门口的保安笑着递过来两瓶矿泉水:"里面路有点长,先润润喉。

接待我们的业务员小周是本地人,说话带着点乡音,倒让人觉得踏实。"其实选墓跟选房子差不多,"他领着我们往生态墓区走,"先看你要什么样的'户型'——生态墓、传统墓、艺术墓,价格差得远呢。"生态墓区在陵园的东边,种着一片侧柏,每棵树下立着块掌心大的青石碑,刻着逝者姓名,周围铺着麦冬草,刚抽新芽。"这种树葬是1万8,"小周蹲下来摸了摸碑基,"去年春天我帮一对老夫妻选的这个区,现在二月兰开了,紫色的花铺满地,他们儿子说,像爸妈生前在阳台种的花。"阿林蹲在树底下,指尖碰了碰碑上的刻字:"我爸以前在老家种了半亩桃树,这个倒像他的风格。"

归山陵园园陵园公墓价格表-1

往北边走是传统墓区,青石板路通向溪流边。这里的墓型要方正些,大多是双穴,材质有花岗岩、汉白玉之分。"你看那排靠水的,"小周指着溪边的几座墓,"花岗岩的双穴,7万5。"墓前的石桌刻着梅兰竹菊,旁边种着一棵垂柳,枝条垂到水面,晃出细碎的光。"这个位置好在哪儿呢?"阿林问。"采光足,视野开阔,"小周说,"上次有个阿姨来选,说她老伴生前爱钓鱼,站在这儿能看见溪里的鱼,跟以前在老家塘边一样。"再往深处走,有几座艺术墓,其中一座是汉白玉雕的,刻着一对老人坐在藤椅上,旁边摆着鱼竿和花盆——那是家属定制的,价格要15万。"客户说老人一辈子没穿过贵衣服,临终前说想有个'像样的家',"小周轻声说,"这种定制的,得跟设计师沟通大半个月,把他们的故事刻进去。"

我们坐在陵园的休息区喝茶,小周拿出一本价目册,但没翻开:"其实价格不是死的,得看你要什么。比如生态墓,花葬比树葬贵两千,因为要种四季开的花;传统墓,选靠主路的比靠角落的贵一万,因为祭扫方便;材质的话,汉白玉比花岗岩贵两万,但更耐用,下雨不会渗水印。"他顿了顿,又补充:"还有服务——我们每年清明会帮着擦墓碑,平时要是墓区有杂草,打个电话就来清。这些都含在价格里,不用额外加钱。"阿林翻着手机里父亲的照片——照片里老人蹲在桃树下,手里举着个大桃子,笑得眼睛眯成线。"就选树葬吧,"他抬头说,"我爸肯定喜欢这个,不像传统墓那么沉,倒像在老家的桃树林里。"
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陵园的影子拉得很长。阿林站在树葬区的柏树下,对着空气说了句:"爸,这儿有树,以后我带桃子来给你吃。"风掀起他的衣角,吹得柏树叶沙沙响。其实归山陵园的价格表,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——它是树底下的二月兰,是溪流边的垂柳,是刻在碑上的钓鱼竿,是每个家庭藏在心里的、家"的念想。选墓的人捧着的,不是价格单,是想给逝者的最后一份温柔: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,还能闻到熟悉的花香,摸到熟悉的风。

归山陵园园陵园公墓价格表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