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邻居张阿姨去惠灵山陵园看她老伴,路上她一直念叨:“去年第一次来的时候,跟着导航绕了三圈,问了村口卖菜的大姐才找到。”其实不止张阿姨,很多想找惠灵山的家属,都有过“明明知道在通州,可具体哪条路”的困惑——毕竟陵园不像商场那样有醒目的招牌,更多时候,它藏在生活的褶皱里,等着有心人慢慢找。
惠灵山陵园的准确位置,是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师姑庄村东。要是用“接地气”的方式描述,它就在潮白河的西岸,往南走3公里是宋庄艺术区的画室群落,往北5公里能摸到燕郊的边界,东边隔河相望的是燕郊的高楼,西边则是师姑庄村的农田和民居。第一次来的人不用慌,沿着宋庄镇政府前的主路往东开,过了师姑庄村口的“幸福乡村”大牌楼,再往东边的小路拐进去,顺着杨树林的方向走500米,就能看到那座青灰色的石牌坊——“惠灵山陵园”五个鎏金大字刻在上面,字里行间带着点温厚,像在跟你说“到了”。
找惠灵山的交通不算复杂,公交和自驾都能达。公交的话,坐808路或者938路到“师姑庄村站”下车,往东边的小路走,沿途会看到“惠灵山方向”的蓝色指示牌,大概15分钟就能走到陵园门口;自驾更方便,走京通快速转通燕高速,从“宋庄出口”下来,跟着导航往“师姑庄村东”走,路上会经过几个种着苹果和梨的果园,闻到果香的时候,就离目的地不远了。陵园门口有免费的停车场,周末或者清明、冬至这样的日子可能会有点挤,但提前半小时到,总能找到车位。
其实惠灵山能被不少家属记住,除了位置适中,更因为它“不像陵园的陵园”气质。这里没有高大的围墙,而是用冬青树和松柏围成自然的边界;没有冰冷的雕塑,而是在每排墓碑之间种了月季、鸢尾和二月兰——春天的时候,二月兰开成紫色的海,风一吹,花瓣落在墓碑上,倒像故人给的回信。背靠的小土坡是燕山余脉的末端,上面长满了野生的酸枣树和荆条,秋天的时候酸枣红得透亮,不少家属会摘几颗放在墓碑前,说“这是你以前爱啃的”;前面临着的潮白河,夏天有白鹭在水面低飞,冬天结了薄冰,阳光照上去像铺了层碎银,陵园里的“望河亭”就建在河边,不少人会坐在亭子里,看看河景,跟故人说说话,风把声音吹到河对岸,倒像有人在听。
最后想提醒一句:第一次去的话,最好提前给陵园打个电话要定位——师姑庄村的小路有点绕,别像张阿姨去年那样绕远路。要是坐公交,下车后别着急走,问一下路边的村民,他们大多知道“惠灵山”;要是开车,避开早晚高峰,通州东边的路虽然不堵,但周末的话,还是早去会儿更踏实。毕竟,去看牵挂的人,每一步都该走得稳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