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的风裹着木棉的香气掠过街头,佛山的老人们总会在日历上圈出那几个日子——清明前的周末,冬至的前一天,要去看埋在陵园里的老伙计。可对于第一次陪长辈去祭扫的年轻人来说,最挠头的不是挑什么样的祭品,而是站在车水马龙的路口问:“到底在哪坐去佛山陵园的班车啊?

其实佛山陵园的班车藏在城市的烟火里。从2018年开始,民政部门就把上车点选在了最贴市民生活的地方——不是偏僻的汽车站,而是老城区的公交枢纽,是地铁站口的早餐摊旁,是能让阿姨们提着艾草包、年轻人捧着鲜花轻松找到的地方。全市7个核心上车点,像7颗绿色的纽扣,把家里的餐桌和陵园的柏油路连在了一起。

桂城的上车点在地铁站B出口,是最有烟火气的一个。清晨六点半,卖萝卜糕的阿婆已经把摊子支在路灯下,煎锅滋滋响着,旁边停着的浅绿色班车像刚从晨雾里钻出来的柏叶。常来的李阿姨会买两块萝卜糕,说“老伴生前就爱这口,带过去让他尝尝”;赶早的年轻人抱着束白菊,站在班车旁刷手机,屏幕里是“佛山民政”公众号的“实时查班车”页面——输入“桂城地铁站”,下一班车的时间立刻跳出来:6:45,还有10分钟。

禅城的上车点在祖庙公交枢纽站,是老城区的“心脏”。这里的班车司机都认识王阿姨,她每周三都会背着小孙子去看老伴,小孙子手里攥着个拨浪鼓,是爷爷生前做的。司机陈叔会特意把车停稳,伸手扶一把王阿姨:“慢着,台阶滑。”旁边的导览牌上贴着班车时刻表,用红笔圈出了高峰日的加开班次——清明当天会多开5班,从6点到17点,每40分钟一班。有次我去采访,碰到个刚毕业的姑娘,捧着鲜花站在牌前拍照,说“要发给在外地的爸爸,告诉他我找到了去看爷爷的车”。

佛山陵园班车上车点-1

顺德大良的上车点在钟楼公园对面,旁边是家开了二十年的鲜花店。老板阿娟会给坐班车的人打九折,说“去看人的花,要鲜一点”。上周六我在那遇到个穿校服的小男孩,攥着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买了束向日葵,说“爷爷以前带我去公园喂鸽子,最喜欢向日葵”。站点的志愿者是个退休的老师,戴着红臂章,见人就递一张小纸条——上面写着班车的预约电话(0757-82345678),还有“提前15分钟到”的提醒。

其实这些上车点不只是交通站,更是藏着温度的“思念站”。开了八年班车的周姐说,每年冬至都会遇到同一个老先生,带着一瓶白酒,坐在班车最后一排,对着窗外的梧桐树说话:“老伙计,我来陪你喝两口。”还有一次,一个年轻人急着赶车,把钱包落在站点,里面有张和奶奶的合影。周姐绕了三条街,把钱包送到年轻人手里,小伙子红着眼说:“那是奶奶走前给我的,说‘想我的时候,就看看照片’。”

佛山陵园班车上车点-2

很多人问,为什么佛山的陵园班车要选这些地方?我想答案就在那些细节里——在阿婆的萝卜糕里,在陈叔的搀扶里,在阿娟的九折花里,在志愿者的小纸条里。这些上车点不是冰冷的坐标,是能让你带着思念“顺顺利利”的地方——顺顺利利找到车,顺顺利利见到想念的人,顺顺利利把心里的话,说给风听,说给碑前的青草听。

昨天我在桂城的上车点遇到个阿姨,提着一篮自家种的青菜,说“老伴以前爱吃我种的菜,现在带过去,让他尝尝今年的新菜”。班车来了,她挥挥手跟我道别,身影钻进浅绿色的车厢,像钻进了春天的风里。车窗外的木棉花开得正艳,落在班车上,像撒了一把思念的种子。

其实找陵园的班车,找的不只是一个上车

佛山陵园班车上车点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