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飘着桂香,张阿姨抱着刚蒸好的桂花糕站在小区门口,望着远处缓缓驶来的公交,眉头又皱成了“川”字——上周去惠灵山陵园看老伴,倒了三趟车,手里的糕都凉了,腿也酸得抬不起来。“要是有直达班车就好了”,这是她最近跟老姐妹念叨最多的话,也是很多第一次计划去惠灵山的家属都会问的问题:平时到底有没有方便的班车?
答案其实藏在陵园的“贴心清单”里。从2019年开始,惠灵山就为日常祭扫的家属开通了常态化班车——每周二、四、六早上8点,从市区客运中心站准点发车,沿途会停三个便民点:中山路口的报刊亭旁、人民公园西门的公交站、北环路枢纽的进站口,都是市区老人常去的地方,不用绕远路。全程走的是拓宽后的景观大道,没有拥堵点,40分钟就能稳稳抵达陵园。下午2点,班车会准时从陵园主入口返回,刚好够家属摆好供品、说会儿话,不用赶时间。
除了班车,还有几种方式能到。自驾的话,直接搜“惠灵山陵园主入口”,门口有1200个免费停车位,哪怕周末也不挤;坐公交可以选12路或23路,到“惠灵山路口”站下,再走10分钟——要是嫌累,打个车起步价就到;行动不便的老人更不用愁,提前一天打陵园客服电话预约,会有爱心电瓶车从公交站直接接进陵园,连台阶都不用走。
说到班车的细节,坐过的人都要竖大拇指:座椅是软包的,冬天有暖风吹,夏天空调给得足,车上还备着免费的矿泉水和纸巾;司机都是开了十几年车的“老把式”,过减速带会轻踩刹车,遇着路人过马路会慢慢等;有次李大爷带了一大箱老伴爱吃的橘子,司机师傅主动帮他搬到后备箱,下车时还提醒“大爷,橘子在左边,别忘拿”。到了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,陵园会提前一周在公众号发通知,加开早7点、9点的班次,有时候还会临时调派加班车,就怕有人没坐上车。
张阿姨后来跟着老姐妹坐了一次班车,回来跟小区的人说:“那天我带了桂花糕和老伴生前爱喝的茶,司机帮我把茶罐放好,上车找了个靠窗的座位,说‘阿姨,这儿晒不着太阳’。到了陵园,师傅扶我下车,还指了指台阶:‘慢点儿,昨儿下过雨,滑’。我站在老伴墓前,把糕摆好,说‘今天坐班车来的,比上次顺多了’,就像跟他唠家常一样。”
陵园的班车从来不是“交通工具”那么简单——它是连接思念和亲人的桥,是帮家属减轻负担的手,是把“麻烦”变成“安心”的魔法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班车:有每周都去看父母的女儿,抱着鲜花坐在靠窗的位置;有每月陪爱人聊聊天的丈夫,拿着爱人爱吃的糖果;还有带着孩子去认祖的年轻人,给孩子讲爷爷的故事。班车里很安静,却满是温暖的气息,像一场“带着思念的旅行”。
要是你也想坐班车,记着提前一天预约,公众号或电话都行;要是临时有事,记得取消,让给需要的人。毕竟,这份方便,要大家一起守着。最后想说,祭扫从来不是“任务”,而是“陪伴”——惠灵山的班车,就是这样一份“看得见的陪伴”,让你不用为交通发愁,不用为累得慌,只需要带着心去,带着爱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