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炎黄陵园咨询墓地的那天,风里飘着几缕松针的香气,接待处的张阿姨泡了杯温热的枸杞茶,笑着把我引到窗边——透过玻璃能看见园子里的柏树林,枝叶间漏下的阳光在地面跳成碎金。“先别急着问价钱,”她指尖点了点窗外的山桃花,“先看看咱们这儿的园子——毕竟往后要陪亲人一辈子的。

炎黄陵园在昌平区天寿山麓下,背倚着黛青色的山,前面蜿蜒着一条叫“龙泉”的小溪。春天山桃花开得半坡粉,秋天银杏叶落得像铺了层黄金毯,园子里的柏树是建园时种的,如今都有碗口粗了,站在树底下说话,声音会被枝叶筛成碎碎的,倒像亲人在耳边轻语。张阿姨说,好多人来选墓,先不看价格,先在园子里走一圈,摸摸树的纹路,踩踩脚下的青石板,“要是觉得舒服,才愿意把亲人放在这儿”。

炎黄陵园墓地费用-1

聊起费用时,张阿姨翻开手里的旧本子——封皮边缘卷着角,像家里常用的菜谱本。“咱们的墓型分三种,最基础的是生态树葬,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立块巴掌大的石碑,刻上名字和生卒年,费用大概8万到12万。”她指尖划过本子上的字迹,“要是想要独立墓穴,比如传统双穴墓,材质有花岗岩、汉白玉,价格在18万到30万之间。还有艺术墓,根据家里人的故事设计,比如喜欢画画的,墓身雕成画框;喜欢下棋的,碑座做棋盘,这种就看设计和材质,35万往上走。”说话时,她没像销售那样推销,倒像在说家里的事儿。

“其实费用不只是买地。”张阿姨放下本子,指了指墙上的照片——是清明时工作人员擦石碑的画面,“费用里包含20年管理费,还有每年的清明服务:擦石碑、摆鲜花,家里人来不了,我们拍视频发过去。去年有个加拿大的姑娘,托我们给妈妈扫祭,我们摘了园子里的桃花瓣放在碑前,姑娘后来发微信说,‘闻到照片里的桃花香,就像回到妈妈身边’。”还有刻字,张阿姨说都是请的老石匠,“老石匠说,这字要陪一辈子,不能有半点马虎——上回有个小伙子要刻‘妈妈,我想你’,老石匠刻了三遍,说‘这几个字得软点,像儿子跟妈妈说话’。”

炎黄陵园墓地费用-2

那天离开前,碰到一对老夫妻在选墓。老爷爷扶着老奶奶的胳膊,盯着一棵松树说:“咱们选树葬吧,这棵树直,以后咱们就在这儿守着孙子,他们来的时候,还能在树底下坐会儿。”老奶奶笑着拍他的手:“行,省点钱,留给孙子上大学。”旁边的工作人员没催,就站在旁边笑,像听家里人聊天。我突然明白,炎黄陵园的费用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——它是松树下的一方小土,是老石匠刻稳的字,是清明时摆上的鲜花,是远在异国的姑娘能闻到的桃花香。它是一份“陪伴”的承诺:你花的钱,买的是亲人在另一个世界的家,是以后每年能回来“看看”的地方,是那些没说出口的“我想你”,终于有了个落脚的地方。

炎黄陵园墓地费用-3

风里又飘来松针的香气,我回头望了眼炎黄陵园的大门,朱红色的门框上挂着铜铃,风一吹,铃音轻响,像有人在说“慢走,下次再来”。是啊,下次再来——不是因为要交钱,是因为,这里有个“家”在等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