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陪着父母去归山陵园扫墓,路过销售中心时妈妈突然拽了拽我的袖子:“要不咱们也提前问问这儿的墓地价格?”我愣了愣,才反应过来——父母已经悄悄在为身后事做打算了。这大概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墓地价格查询的契机,不是因为恐慌,而是想给彼此一个“稳稳的交代”。
归山陵园在济南历城区的玉函山脚下,离市区也就半小时车程,旁边挨着济南植物园,算是“闹中取静”的好位置。第一次跟着引导员往上走,两边的侧柏长得比人高,风穿过枝叶的声音像轻声说话,连空气里都带着松针的清苦,完全没有印象中陵园的压抑。后来我才懂,为什么归山的价格在同区域里算中等偏上——这份“离尘不离城”的安宁,本身就是一种“隐性价值”。
真正了解价格,是从和业务员的聊天开始的。她带我们走了几个区域,边指边说:“您看这边‘福泽区’,靠近主干道,碑型是汉白玉的,阳光能晒到上午十点,价格大概8万;后面‘静思区’偏一点,碑是青花岗岩的,3万多就能拿下来。”原来归山的价格主要跟着“位置、墓型、材质”走:传统立碑墓是主流,单人墓比双人墓便宜2-3万,1平方米的单人墓大概3-5万,1.5平方米的双人墓得5-8万;要是选家族墓,面积到2平方米以上,价格直接跳15万往上。材质方面,花岗岩比大理石耐风化,所以贵1万左右;还有那种带雕刻的艺术墓,价格得10万起,因为手工费高。
查价格的渠道我也试了一圈。官方公众号有“价格查询”入口,但只能看到“立碑墓3-15万”这种区间,具体得留电话让业务员联系;第三方平台倒是有具体报价,但得注意是不是今年的——业务员说去年价格比今年低1万,因为今年维护成本涨了。最实在的还是实地跑一趟,能摸到碑的材质,能站在墓位上感受阳光,能问清楚“旁边的树会不会挡光”“排水好不好”这些细节——这些都是线上数字里没有的“温度”。
还有优惠政策得提一嘴。业务员说,烈士家属、特困户凭证件能减5%-10%;要是一次性付清,还能打个98折。妈妈听到这儿眼睛亮了:“原来还有优惠啊?”爸爸摸着碑身说:“得选个晒得到太阳的,不然冬天冷。”我站在旁边,突然觉得那些数字不再冰冷——每一笔价格背后,都是“想给亲人最好的”的心意。
从陵园出来的时候,夕阳把山尖染成橘红色。妈妈说:“原来价格也没想象中贵。”爸爸说:“得选个能看见山的位置。”我望着远处的柏树,突然明白:查询墓地价格从来不是“谈钱”,而是“谈牵挂”——我们算的不是数字,是给亲人找一个“永远的家”。归山的价格里,藏着玉函山的风、植物园的绿、碑石的温度,这些都是比钱更重要的“安全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