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北京的陵园,不少人会问:“八达岭陵园在哪?”毕竟“八达岭”这三个字,总跟长城的砖、风里的塞北味连在一起,像个藏在记忆里的老故事。其实不用翻导航,它就坐落在延庆区八达岭镇的山脚下——从市区往西北开70公里,过了昌平的果园、南口的老火车站,等长城的轮廓在车窗里慢慢清晰,你就到了。

开车去最方便。走京藏高速(G6),跟着“八达岭长城”的指示牌一直开,下了高速再拐个弯,路边的松柏突然密起来,树影里藏着块“八达岭陵园”的牌子,顺着小路往里走,就到了。要是没开车,坐公交也能凑活:先乘877路直达八达岭长城站,下车打个车10分钟,车费10块钱不到;或者坐地铁昌平线到西山口,转357路到南口,再换879路到八达岭镇,虽然要换乘两回,但沿途能看够京郊的麦田、核桃树,还有路边卖烤玉米的摊子,倒也有趣。

八达岭陵园墓地在哪-1

其实比起“地址”,更让人记挂的是“这儿什么样”。八达岭陵园的位置选得太巧,刚好卡在燕山余脉的缓坡上,背靠着山,前面有片小湖,周围的松柏长得比房子还高,枝桠缠在一起,像给整个陵园搭了个绿帐篷。春天的时候,山脚下的野桃花开得漫山遍野,有几枝探进陵园的围墙,粉花瓣飘在小路上;夏天的风裹着松针味,吹得人胳膊发凉,连蝉鸣都躲在树影里,不敢大声;秋天最热闹,银杏叶落得满地金黄,踩上去沙沙响,红叶把山染成火红色,连长城的烽火台都浸在红雾里;冬天雪一落,整个世界都静了,只有松枝上的雪偶尔掉下来,砸在石阶上“叮”的一声。

八达岭陵园墓地在哪-2

为什么这么多人选这儿?不是因为离市区近,是因为“长城”俩字。有回碰到个阿姨,攥着父亲的照片在陵园里转,她说父亲是老军人,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1958年跟着部队修长城——那时候没有机械,全靠手搬砖,父亲的手掌磨出了血泡,还笑着说“长城是咱们的根”。父亲临终前说:“我想回长城边上,跟当年的老伙计们作伴。”阿姨找了半个北京,最后选了八达岭陵园,因为站在墓前就能看见长城的烽火台,“我爸下葬那天,风把照片吹起来,刚好对着长城,好像他在说‘对,就是这儿’”。

陵园的工作人员说,每天都有家属来祭扫,有的带着孩子,指着长城说“太爷爷当年就在这儿打鬼子”;有的带着花,放在墓前说“妈,您看,桃花开了,跟您当年种的一样”;还有的什么都不说,就坐在石凳上,盯着长城看半天——风里有松针味,有长城砖的土味,还有先人的气息,像他们从来没走。

八达岭陵园在哪”这个问题,答案从来不是一串坐标。它是京藏高速上越来越近的长城轮廓,是公交站旁卖烤玉米的香气,是陵园里飘着的桃花瓣,是站在墓前能看见的烽火台。它是长城脚下的那方土,是风里的那缕情,是我们给先人找的,最像“家”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