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里总飘着些桂香——不是金桂,是街角那家蛋糕店的桂花糕,我妈以前总买给我。今年拎着糕往静安墓园走时,手机弹出公众号提示:“请携带预约码入园”。哦,对了,今年要预约了。

其实预约挺简单。前天下班窝在沙发上操作,打开微信搜“静安墓园”,点底下“祭扫服务”,第一个就是“清明预约”。填了名字、身份证号,选了4月5号上午十点到十一点——爸爸以前总说“上午太阳暖,适合聊天”。提交没两分钟,就收到带二维码的短信,我存进相册,怕现场信号不好。

今早到园区,门口红帽子志愿者笑着问“有预约码吗?”我掏出手机,她扫完指左边:“走三号通道,直走二十米有专属停车位。”去年这时,门口车排半条街,我抱花站路边急得搓手;今年倒好,停车位在柏树林旁,下车就闻到松针清苦,像爸爸阳台种的那棵。

沿“预约通道”蓝旗走,每五十米有个红马甲志愿者。小姑娘举牌“免费菊花在这里”,桌上白菊裹着透明膜,花瓣带水珠。我拿一束,指尖碰到凉意,想起爸爸以前买的冰棒。蹲在爸爸墓碑前,把菊花放石台上——去年烧纸钱时风卷纸灰满天飞,今年鲜花安静多了。

静安墓园清明祭扫预约-1

摸着墓碑上的名字,石面凉得像爸爸的手掌。“妈学了广场舞,昨天跳错三步,笑说你以前笑她笨。”阳光穿过柏树枝缝洒在照片上,爸爸眼睛亮亮的,像在听。旁边墓碑前,老太太坐小马扎跟老伴说孙子成绩,声音轻轻的——去年这时早有人站后面等了。

起初我也嘀咕“扫个墓还要预约?”直到今天才懂,预约是给想念留时间。能多擦遍墓碑灰,多讲点小事,蹲在那闻松针味,想以前的日子。风里飘来桂香,我掰块糕放碑前,纸包装油印沾指腹,像爸爸以前擦我嘴角。“爸,今年糕甜,你尝尝。”

离开时志愿者挥手:“慢走,下次提前约。”我攥着没吃完的糕,风里桂香穿过柏树林。今年清明没有拥挤匆忙,只有慢慢的想念和轻轻的说话声——原来预约,是让想念更温柔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