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陪朋友选墓,她翻遍北京周边陵园的资料,眉头皱得能夹铅笔:“要么价格高得离谱,要么环境差得让人难受,就想找个预算内、能让老人‘住’得舒服的地方,怎么这么难?”我想起之前听人提过通惠陵园,说它价格透明、选择多,便拉着她去看看——这一去,倒真解了她的愁。
通惠陵园坐落在朝阳区高碑店,离市区不过半小时车程,公交也能直达。进了门,两排高大的松柏像列着队的老伙计,脚下青石板路蜿蜒向前,两边是成片的草坪,偶有小池塘映着蓝天,风里飘着松针的清苦味儿——哪里像传统陵园那样压抑?分明是个藏在城市里的园林。朋友蹲在池塘边,指尖碰了碰水面的睡莲,笑着说:“这地方倒像外婆家的后园子,让人心里静得下来。”
通惠陵园的价格覆盖了不同预算,总能找到适合的选项。预算有限的话,1-3万的基础立碑款是不错的选择:材质用的是耐风化的花岗岩,碑身方正简洁,刻字清晰有力,位置在园区外围但不偏,沿着柏油路走5分钟就能到,周围种着小松树,也算有个“伴儿”。朋友摸了摸碑面,说:“之前看的某陵园,3万的碑摸着跟水泥似的,这儿的质感倒实在。”
3-8万的中价位选择最多,也是大多数人的“心头好”。比如草坪墓,把墓碑嵌在绿油油的草坪里,上面种着四季青,远远看去像块“会呼吸的碑”;还有艺术碑,造型比基础款更灵动——有的刻着梅兰竹菊的纹样,有的嵌着逝者的瓷像,位置大多靠近景观区,比如离小池塘不远,或者在松柏林深处,站在碑前能闻到松脂的香气。朋友盯着一块刻着兰花的艺术碑,眼睛亮了:“我妈生前最爱画兰花,这碑倒像为她做的。”
如果预算充裕,8万以上的定制款能满足更高需求。家族墓是不少人的选择,位置在园区核心区,旁边是大片银杏林,秋天满树金黄,连风都带着温暖的味道;专属艺术碑更有“私人感”——逝者爱书法,就把他写的字刻在碑身;爱旅行,就嵌上他去过的地方的照片;甚至能根据他的职业设计,比如医生的碑刻个听诊器,老师的刻本书。工作人员说,这类墓型会有设计师全程跟进,从材质到细节都能按需求调整,算是“把心意刻进石头里”。
选墓最怕“买了之后没人管”,通惠陵园的服务倒让人踏实。提前预约就能免费接送看墓,工作人员不会一个劲推贵的,反而先问“预算多少?想找什么样的位置?”;买了墓位后,每年会有专人打扫碑身、除草坪杂草,清明还会组织追思会,给每个墓位送支白菊花。朋友说:“之前担心买了墓像甩包袱,现在倒觉得是找了个‘管家’。”
离开时,朋友站在门口回望,阳光穿过松柏洒在她身上,她轻声说:“原来选墓不是选贵的,是选‘对’的。”通惠陵园的好,大概就在于它懂这份“对”——不管预算多少,都能找到让人心安的位置。毕竟,安葬的是牵挂,藏着的是想念,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价格,是那份“合心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