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乌鲁木齐的北边,天山余脉的褶皱里藏着一片静土——天山陵园。这里的风裹着雪水的清冽,柏油路旁的沙枣树每年五月都会捧出满树金黄,连墓碑上的刻字都沾着点天山的朗气。很多老新疆人提起“归园”,总说那是“把根扎回天山脚下”的去处,而关于它的价格,也成了不少人想掀开的“温柔面纱”。
归园的价格里,最基础的是土地使用费。园区的土地按“景”划分,靠山脚的“松涛区”能看见远处博格达峰的雪线,每平米每年的费用大概在800-12OO元——站在那里,风里都带着雪水的凉,像故人从前晨起时掀开窗帘看见的天山。靠近中心的“胡杨苑”围着棵百年胡杨,树干上的纹路像刻了一整个新疆的秋天,价格稍高些,每平米每年15OO-2OOO元。大多家庭会选“丁香巷”,巷口的丁香树春天开得像紫色云团,价格在lOOO-14OO元之间,走进去像进了故人从前住的老巷子,连风都慢下来。
墓碑是归园价格里最“有温度”的部分。园区里没有千篇一律的黑色花岗岩,反而有汉白玉刻的胡杨——枝桠伸得像要抱住天空,有砂岩雕的葡萄藤——卷着新疆夏天的热乎气,还有刻着“早穿皮袄午穿纱”的青石板,那是老新疆人的“暗号”。普通的简约墓碑价格在8OOO-15OOO元,要是想加些“私人印记”,比如故人爱吃的烤包子图案,或者生前写的两句打油诗,加个2OOO-3OOO元就能做到。还有“四季养护”服务,每年3OO元,园区的王师傅会帮着擦墓碑上的浮尘,春天在碑前种波斯菊,秋天把胡杨叶收进玻璃罐——他说:“这些小事,像给故人打扫院子。”
常来园区的张阿姨最有发言权。她给老伴选了“松涛区”的小地块,加上简约墓碑和五年养护,总共花了不到3万元。“老伴生前是地质队的,一辈子都在找天山里的矿,最爱的就是博格达峰的雪。现在站在碑前,能看见雪线慢慢往下移,像他从前蹲在山坡上看雪的样子。”做导游的小李给母亲选了“胡杨苑”,“母亲带团走了二十多年独库公路,每次看见胡杨都要停下来拍照,说‘这树能活一千年,比我走的路还长’。这个位置的价格虽然比‘丁香巷’高了点,但看见那棵胡杨,我觉得母亲会笑着说‘值’。”
其实天山陵园的归园价格,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。它是博格达峰下能看见雪的一块土,是百年胡杨洒下的一片荫,是刻着烤包子图案的石头,是每年春天准时开的丁香花。对于在新疆扎根的人来说,归园的价格,是给亲人一个“住在天山里”的家的成本——毕竟,还有什么比让故人“躺在天山的风里”更安心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