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,我陪舅舅去静安墓园选墓。车刚开进大门,风里就飘着桂香,管理员阿姨拿着钥匙领我们走在柏油路上,路边的樱花落了一地,舅舅盯着不远处的睡莲池叹气:"你外婆生前最喜欢种睡莲,要是能选个能看到池子的位置就好了。"可等阿姨报出湖边墓位的价格,舅舅皱了皱眉头——比他预算多了整整3万。
其实第一次来静安墓园的人,多少都会对价格有点"问号":明明都是墓位,怎么有的几万,有的十几万?逛着逛着我就跟管理员阿姨聊开了,她蹲在草坪边拔了根草,笑着说:"这里的价格呀,藏着好多'看得见的细节'。比如最常见的双穴立碑,用芝麻白花岗岩的基本款,报价在8-12万之间,要是换成汉白玉或者加定制刻字,就得再加2-3万;要是选生态墓,比如树葬或者花葬,3-5万就能拿下,连墓碑都是埋在地下的,只留一块刻着名字的铜牌,边上种着桂花树,每年花开的时候,香味能绕着墓位转三圈。"我低头看了眼脚边的树葬区,每棵银杏树下都挂着小牌子,风一吹,铜牌碰着树叶响,倒比立碑区更有"归处"的感觉。
更有意思的是,位置的"小差别"能差出大价格。阿姨指着主干道旁的那排墓位说:"你看那排,靠近入口,开车过来就能看到,适合经常来祭拜的家庭,价格比后排贵2万;要是像你舅舅想要的湖边位置,属于'景观墓',每天有园丁浇花,冬天能晒到太阳,夏天有树荫挡着,连风里都带着睡莲的香,价格自然就上去了。"还有次帮朋友选墓,她妈妈是环保志愿者,坚决要"不占土地",管理员带我们去了生态葬区——每棵松树下挖个小坑,把骨灰盒埋进去,铺上草皮,只留块铜牌挂在树枝上,墓位才3万多,每年管理费才200块,朋友摸着铜牌笑:"我妈以前总说'死后要当树的肥料',这下真实现了。"
除了墓型和位置,那些"看不见的细节"也藏在价格里。比如刻字,基本款免费刻10个字,多一个字加50块;下葬仪式有简单的"净穴"服务,要是想要道士念经或者鲜花布置,得加1000-2000块;最关键的是管理费——静安墓园的管理费是按墓位价格的1%收,比如8万的墓位每年800块,生态墓就更便宜,每年才200块。阿姨说:"好多人光看总价,忘了问后续,我们这儿都提前说清楚,绝不藏着掖着。"
最后舅舅没选湖边的位置,而是选了离睡莲池不远的后排。阿姨帮着调整了碑型——把长方形碑换成弧形,刻上外婆生前写的"睡莲开时,我在风里",还在碑边种了两株睡莲。舅舅摸着碑面的刻字,眼睛亮了:"这样也好,既能闻到桂香,又能想起外婆种睡莲的样子。"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墓园染成金色,风里的桂香更浓了,我忽然明白,静安墓园的价格从来不是"数字游戏"——那些贵出来的几万块,是湖边的睡莲、定制的碑型、能晒到太阳的位置;那些便宜的几万块,是树下的铜牌、风中的桂香、藏在草里的心意。选墓不是买商品,是给亲人找"另一个家",而这里的价格,不过是把"想念"换成了具体的数字,让每个来的人,都能找到最合心意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