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掠过凤凰山的柏树林,带着松针的清苦和晨露的湿润,落在陵园的石阶上。作为城市近郊最“像山”的陵园,凤凰山从不是那种规规整整的“墓园工厂”——它依着山势铺展,步道绕着老槐树弯出弧度,墓碑嵌在青石板间,像给山嵌了一个个温柔的“小酒窝”。很多人第一次来,都会说“这里不像陵园,像个能散步的公园”,而这份“像公园”的自然,恰恰是凤凰山陵园最特别的“标签”。
常有人问,凤凰山陵园的价格到底多少?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——就像山上的树有高有低,每一块墓位的位置、朝向、面积,甚至周围的植被,都是价格的“砝码”。比如靠近山顶的“福泽区”,站在那里能看见城市的天际线从高楼间铺展开,像一幅摊开的蓝布,墓位面积大多1.2平方米左右,价格在8万到12万之间;山腰间的“静逸区”被一片老杏林裹着,春天花瓣落得步道上都是粉,秋天杏子挂在枝头上像小灯笼,0.8平方米的墓位价格大概5万到7万;山脚下的“安澜区”挨着园区的小水系,水流过鹅卵石时会发出细碎的响,这里的墓位价格更亲民,4万到6万就能选到合适的。
其实价格里藏的不只是位置,还有“心意”的分量。凤凰山陵园的“定制服务”很火——去年有个小伙子,想给喜欢书法的父亲立一块刻着《兰亭序》的墓碑,园区找了本地有名的书法家写了手书,再用金漆填进去,比普通墓碑贵了1万5,但小伙子说“我爸当年教我写‘之’字,写了一百遍,现在他的名字旁边有他最爱的字,值”。还有生态葬的选项,比如树葬,用一棵柏树代替传统墓碑,价格只要2万到3万,每年清明节园区会帮忙修剪枝叶,挂上写着名字的木牌。有对年轻夫妻选了树葬给去世的女儿,他们说“女儿以前总蹲在楼下看小树发芽,现在她变成了小树,我们每年来看她,就是看她长高”。
选墓位的时候,我总听见有人说“要选贵的”,但其实凤凰山的老员工都知道,最“热”的墓位往往不是最贵的。去年有位张阿姨,儿子本来要给她买山顶的福泽区,她却摇着头走到山腰间的杏林里,摸着一棵老杏树的树干说“我年轻时在乡下种过杏树,每年春天摘杏子给你爸吃,他总说我种的杏最甜。这里闻着杏花香,比看高楼舒服”。后来她选了杏树旁边的墓位,价格才6万,却成了她最满意的“归宿”。
傍晚的风又吹起来,我看见保洁阿姨在给杏林里的墓位擦墓碑,动作轻得像在擦一件易碎的瓷器。其实凤凰山陵园的价格从来不是“数字游戏”,它是山的馈赠——给喜欢看风景的人留一块看云的地方,给喜欢回忆的人留一块有杏花香的地方,给喜欢简单的人留一块能变成小树的地方。而那些数字背后,藏的是家人的心意,是对亲人最后的“温柔”——就像山上的风,不管吹过哪个角落,都是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