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着京新高速往北走,过了南口古镇的老槐树,就能看见炎黄陵园的入口——两排银杏树的枝叶搭成绿色拱门,风一吹,扇形的叶子飘下来,落在停着的车顶上,连空气里都带着松针和野菊花的香气。作为北京昌平区老牌的经营性陵园,炎黄陵园的“火”不是没道理的:背靠着燕山余脉的小青山,前面是一片人工湖,设计师特意保留了原有的酸枣树和野荆棘,走在园区里,偶尔能看见灰喜鹊从柏树林里飞出来,倒像进了个藏在城市边缘的郊野公园。
进了大门,最热闹的是东边的生态墓区。这里的墓型都透着“轻简”的心思:卧碑是青灰石的,嵌在绿油油的草坪里,碑面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简短铭文,旁边种着一株侧柏或冬青;树葬更接地气,把骨灰盒埋在松树下,铜制树牌上刻着“先父张XX之树”,风一吹,松针落在树牌上,倒像老人在摸它。上周遇到一对老夫妻,儿子在深圳工作,他们选了树葬,说“以前总一起爬香山,现在和松树做伴,比挤在高楼里舒服”。生态墓的价格很实在:卧碑墓8万到12万,树葬7万到10万,都包含20年管理费和每年清明的免费祭扫服务——陵园会帮着擦碑、摆一束白菊,不用家属特意跑一趟。
往园区深处走,绕过人工湖的九曲桥,就是传统墓区和艺术墓区。传统墓区的碑都是立着的,石材用汉白玉或花岗岩,有的碑顶雕云纹,有的两侧刻梅兰竹菊,透着老北京的“讲究”。福泽绵延”款,白色花岗岩碑身,底座是青石雕的莲花瓣,价格18万到25万;“松鹤延年”款更大气,碑前立着一对石狮子,不过要加3万。艺术墓区则是“私人定制”的天地:有不锈钢做的书本造型,翻开的页面刻着逝者生前写的诗;有陶土做的花瓶,插着陶瓷月季花;还有年轻父母给夭折孩子做的小火车墓,车头朝向湖边,说“孩子生前爱坐火车看姥姥”。艺术墓价格看设计复杂度,20万到50万不等,设计师会和家属聊逝者的爱好——喜欢蓝色就用浅蓝砂岩,爱画画就留块空白让家属画小画。
其实很多人来炎黄陵园,不是只看价格,更在意“花的钱值不值”。接待处的价格表挂在墙上,每一项都明明白白:墓型费是大头,管理费按墓型费5%每年(最多收20年),刻字费每个字50块,安葬费2000块(包含抬棺、铺金布、鞠躬礼)。连附加服务都标得清楚:清明摆鲜花300块,每月擦碑100块,小型追思会800块(提供场地和音响)。有次阿姨拿着计算器对账:“墓型10万,管理费1万,刻字500,安葬费2000,总共112500?”接待员笑着点头:“阿姨,您算得比我清楚,没错。”最让人放心的是“无隐性消费”——合同上写死了,除了价格表的费用,没有“引魂灯”“奠酒费”这类额外开支。
出陵园的时候,碰到一群人在湖边放生金鱼,是逝者家属,说老人生前爱养鱼。他们捧着鱼缸倒下去,金鱼摆着尾巴游开,岸边的柳树垂下来,遮住一半阳光。保洁阿姨拿着扫帚扫落叶,远处传来松涛声,倒像谁在轻轻说“放心吧”。其实所谓的“价格表”,哪里是冰冷的数字?不过是活着的人,想给逝去的亲人留个“家”的账单——每一笔钱,都藏着“我还记得你”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