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春天风里带着温榆河的水汽时,不少人会顺着北五环往昌平走——不是去逛十三陵,是找一处能安置亲人的"后花园"。炎黄陵园就藏在昌平区兴寿镇的林子里,隔着马路能听见温榆河的流水声,园区里的国槐和侧柏长得比围墙还高,连风穿过枝叶的声音都轻了些。2016年的时候,我陪着邻居张阿姨去选墓,她攥着存折念叨"离市区二十公里,开车半小时能到,这样逢年过节祭扫不用起大早",那时候的炎黄陵园,刚好卡在很多家庭的"理想距离"里。

2016年的炎黄陵园,价格像把尺子,刚好量着不同家庭的需求。最受欢迎的传统立碑墓,大多在3万到8万之间——比如靠近园区中心花坛的位置,碑身是汉白玉的,刻字用金漆,连基座的青石板都磨得发亮,大概要6万;要是选靠西边的林带旁,碑型简单点,用花岗岩的,3万出头就能拿下。还有年轻人喜欢的生态墓,比如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立个小铜牌,才1万多,张阿姨说"我儿子说这样环保,可我总觉得得有个实实在在的碑",最后她选了4万多的立碑,就在银杏林旁边,说秋天能看银杏叶落下来。

其实2016年的价格里,藏着不少"看不见的钱"。比如陵园的维护——那年我去的时候,园丁正在给草坪浇水,每棵树的树坑都铺了碎木屑,连垃圾桶都擦得锃亮;还有服务,选墓的时候有业务员陪着讲解,从碑型到朝向,连"冬至的时候阳光能不能照到碑前"都算得清楚;刻字是免费的,用的是激光刻,比手工刻得更匀,张阿姨把老伴的名字刻上去时,业务员还递了杯温水,说"阿姨慢慢来,不着急"。还有安保,园区门口有保安24小时值班,连晚上的路灯都亮得很,张阿姨说"这样我老伴在这儿,我放心"。

2016炎黄陵园的价格-1

2016年的时候,昌平区的陵园不少,比如北边的天寿山,同样的立碑要贵个2万,而且离市区远了10公里;东边的桃峰陵园,环境也不错,但交通不方便,得转两趟公交。炎黄陵园刚好卡在"性价比"的点上——价格比高端陵园低,比偏远陵园高,但胜在位置近、环境好、服务细。张阿姨选完墓说"我算了笔账,每年祭扫四次,油钱能省两百,加上服务好,这4万多花得值"。那时候的炎黄陵园,像个"懂人心"的老邻居,把价格定得让人心安。

2016炎黄陵园的价格-2

现在想起2016年的炎黄陵园,总觉得那时候的价格里藏着对普通人的体谅——不是最贵的,也不是最便宜的,但刚好是"能承受的好"。就像张阿姨说的"不是要多豪华,是要让亲人住得舒服,自己来得方便",2016年的炎黄陵园,刚好做到了这一点。风穿过园区的柏树时,连阳光都变得柔和,好像在说:"来这儿的人,要的从来不是价格标签,是一份安心。"

2016炎黄陵园的价格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