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裹着松枝的淡香,通惠陵园门口的白菊摊子刚摆开,竹篮里的花骨朵沾着露水。张阿姨抱着艾草站在公交站旁揉腿——她从河北沧州来,提前一天坐火车,要给老伴好好扫个墓。“昨天住的民宿离这儿两站路,老板给热了小米粥,还帮我留了糖蒜。”她攥着“福缘居”的名片,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热乎气。
说到通惠陵园附近的住宿,最常见的是两种——藏在巷子里的本地民宿,和马路边的连锁快捷酒店。像福缘居这样的民宿,是退休老师李姐把老房子改的,三间客房刷着米白漆,床单印着小雏菊,窗台上摆着多肉。“平时单人间一百五,双人间两百二,带老人来能加小床。”李姐擦着桌子说,“清明那几天得涨到两百八到四百,提前半个月就订满了。”离陵园更近的“松间民宿”有小院子,种着月季,房间有投影仪,平时两百八,旺季四百多,客人多是想住得舒服点的年轻人。
连锁快捷酒店更实在,比如马路对面的那家,大堂暖黄的灯,前台姑娘递热毛巾。“走路十分钟到陵园,有免费停车位,早餐有包子豆浆。”前台小周说,“平时标间两百一,会员八折,清明涨到三百五。”还有巷子里的小旅馆,一百块一晚,没电梯但干净,适合背包的年轻人。其实价格高低,主要看三个事儿——时间、距离和配套。清明冬至旺季,价格比平时贵三分之一到一半,清明当天连小旅馆都能涨到一百五。离陵园越近越贵,门口的招待所平时三百,旺季五百,好处是下楼就进陵园。有停车位的酒店能多卖二十块,自驾的人愿意花这钱省麻烦。
要是想省钱,有俩招儿:提前一周订,比如清明前三天或后两天,价格回落不少;或者选三公里外的小区民宿,一百二一晚,打车十分钟到,比门口便宜一半。下午三点,张阿姨扫完墓出来,捧着老伴爱吃的桃酥往民宿走。路过便利店,老板喊:“李姐留了糖蒜,晚上就粥。”风里飘着桃酥的甜,她抬头看云,像老伴叠的纸飞机。其实住宿贵点没关系,重要的是有个暖地方歇脚,慢慢消化想念——这大概是祭扫日子里,最实在的安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