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末的西静园裹着一层银杏金,风过处,叶子落在墓碑旁的石凳上,连空气里都飘着松针的清苦——这是北京为数不多能保留自然野趣的公墓。最近来咨询的家属,大多会先站在银杏树下发会儿呆,然后才问:“这儿的墓价有优惠吗?”其实园里的优惠政策,从不是大张旗鼓的促销,都藏在“懂你的难”的细节里。
最常被问到的是常规优惠:全款支付能享95折,要是有老客户介绍,还能再减500块。负责接待的小周说,这不是什么“折扣套路”,是“老客户的信任礼”——上个月有位张阿姨,女儿去年在这儿安葬了老伴,这次帮妹妹选墓,小周一眼就认出她,笑着把减500的凭证递过去:“阿姨,这是您的‘回头礼’。”张阿姨攥着凭证说:“我不是为这500来的,是这儿的人实在,我信得过。”算下来,张阿姨的妹妹选了个银杏树下的墓,全款折后19万,再减500,省了小一万,刚好够给墓碑加个石质的供桌,“娃他爸喜欢喝茶,以后能在这儿摆杯茶。”
对特殊群体的关怀,是西静园最暖的“隐藏款”。优抚对象比如退伍军人、烈士家属,还有低保家庭,有专门的“关怀通道”,最高能减免20%。上周遇到的李叔,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,拿着军功章和低保证来办手续,工作人员特意把他请到阳光充足的休息室,帮着填表格,核对资料。李叔的墓选在松树林旁,本来要22万,减免后只要17万6,他摸着墓碑上刚刻好的“革命军人”四个字说:“我爹当年也是军人,现在我跟他一块儿在这儿,园里给的不是钱,是咱们老兵的面子。”旁边的工作人员轻声说:“叔,这是您该得的。”
入秋后的“暖冬计划”,是园里的“季节小甜饼”。这会儿买墓,能送免费的墓碑刻字——本来刻字要收800块,字体选的是家属常选的仿宋,“刻的是亲人的名字,得端端正正”;还有下葬时的鲜花篮,是园里自己种的菊花,黄的白的,插得整整齐齐,花瓣上还带着晨露。负责下葬服务的陈姐说:“秋冬风大,家属的手都是冰的,捧着鲜花篮能暖点。上次有位阿姨,捧着花篮哭着说‘我娃生前喜欢花,这花比店里买的新鲜’,我听着也难受,能多送点就多送点。”
其实家属找优惠,从来不是贪便宜。就像上周来的王阿姨,儿子刚走,她攥着儿子的照片选墓,说“我就想给娃选个能看见天空的地方”。工作人员帮她算优惠:全款折后18万,减老客户介绍的500,加暖冬的刻字,总共省了1万2。王阿姨抹了抹眼睛说:“娃小时候总爬我家阳台看天空,这儿的天空跟他家阳台的一样蓝,钱够了,就这儿吧。”
西静园的优惠政策,没有华丽的宣传语,都藏在“我懂你”的细节里——是递过来的热茶,是帮着扶一把的手臂,是刻字时特意调整的字体大小,是鲜花篮里带着的晨露。就像园里的银杏叶,落得慢,盖得厚,给每一个来这儿的家庭,都留了点温柔的余地。毕竟,买墓不是交易,是给亲人找个“能安心的地方”,而优惠,是园里对家属说的一句:“我陪着你,一起扛一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