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清明前一周,我都会陪着妈妈去温泉墓园看姥姥。清晨的风还裹着点凉,我们坐地铁到西山口,再转一趟公交,车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变成成排的果树,等看到“温泉墓园”的石牌时,妈妈总会整一整身上的外套——那是姥姥生前织的浅灰色毛线衣。

进了门就是两排高大的国槐,树影筛着阳光落下来,连风里都带着点松柏的清苦味。沿着主路走,两边是整整齐齐的墓碑,有的刻着“爱妻某某某”,有的摆着新鲜的白菊,偶尔能看到有人蹲在碑前,用软布擦着照片上的灰尘。温泉墓园在海淀西山脚下,听说底下有天然温泉水脉,所以连土壤都带着点湿润,园里的草长得特别旺,连墓碑缝隙里都冒出点三叶草。妈妈说,当初选这里,就是看中“温泉”两个字——姥姥生前爱泡温泉,总说“暖呼呼的水裹着身子,连骨头缝里的寒都能逼出来”,现在倒像是把姥姥的习惯留在了这儿。

要说温泉墓园受欢迎,除了环境,还有预约流程的省心。前两年清明的时候,我们跟着人群挤着进园,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才拿到祭拜号,现在可不一样了,提前预约好,到了就能直接进去。最方便的还是线上预约——微信搜“北京温泉墓园”公众号,点进“预约服务”,选“祭拜预约”,填好逝者姓名、墓区编号,再选时间段,提交之后立刻就能收到确认短信。上次我帮同事小李预约,他在外地出差,急得团团转,我让他发了逝者信息过来,五分钟就搞定了,他说“本来以为要跑一趟,没想到隔着屏幕就把事办了”。

北京温泉墓园预约-1

要是不会用手机的长辈,线下预约也不麻烦。墓园的服务中心就在大门左边,红顶白墙的小房子,门口摆着两盆绣球花。上次陪邻居张阿姨去,她儿子在国外,她拿着姥姥的死亡证明站在门口犯愁,工作人员赶紧迎出来,递了杯温水,说“阿姨您坐,我帮您填”。表格上就填几个基本信息:逝者姓名、亲属联系方式、祭拜日期,张阿姨盯着表格问“要不要带户口本啊?”,工作人员笑着说“不用,有身份证就行”,没十分钟就办好了。张阿姨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“我以为要跑断腿,没想到这么快”,工作人员说“您要是下次不方便来,打个电话我们帮您留号”,听得人心里暖暖的。

还有个小细节得提醒大家——高峰时段(比如清明前三天、冬至前后)最好提前一周预约,线上名额会比平时紧张点,要是没抢到,也别慌,线下服务中心会留一部分名额给不会用手机的老人。预约的时候记得带齐材料:逝者的死亡证明复印件、亲属身份证,要是替别人预约,还得带委托人的身份证。到了现场,门口有免费的轮椅租赁,要是长辈走不动路,直接找工作人员要就行,还有引导员会带着你找墓区,不用怕迷路。

上次祭拜完,我陪着妈妈坐在园里的石凳上,看旁边有个小姑娘蹲在碑前,把一束铃兰插在花瓶里。妈妈说“你姥姥生前也爱铃兰,说像小铃铛,能听见风的声音”。风里飘来一阵槐花香,我掏出手机看了眼预约记录,上面写着“2024年4月3日,上午9点,编号3-12”——原来那些数字不是冰冷的流程,是给思念留的一个稳妥的入口。

北京温泉墓园预约-2

现在每次帮别人问起温泉墓园的预约,我都会说“不难,就是把想念变成具体的步骤,一步步走过去,就能摸到心里最软的那个地方”。毕竟,预约不是麻烦事,是让每一次思念,都有个温暖的归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