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去年清明前,我陪着妈妈去中华永久陵园看外婆。头天晚上查了导航说开车要1小时40分钟,结果第二天早高峰堵在西五环,整整走了3个小时。到了陵园门口,停车场的“已满”牌子刺得人眼疼,妈妈攥着外婆爱吃的桂花糕站在路边,手指绞着布包带:“这可怎么办?总不能把糕拎回去吧?”还是门口保安大哥提醒:“你们咋不坐班车?市区有好几个点,直接开到陵园门口,不用找停车位。”那刻我才意识到,原来走了这么久的弯路,竟没发现最省心的路就在身边。
其实中华永久陵园的班车点,都藏在市区最方便的交通枢纽里。最热门的是地铁14号线张郭庄站——A口出来往右走50米,蓝底白字的“中华永久陵园班车点”牌子就立在树底下,早上7点半第一班准点发,每半小时一班,直到下午4点最后一班。住在东边的朋友可以选地铁八通线土桥站,那里的班车8点开始,虽然班次少点,但不用穿越整个市区。丰台的居民则可以去六里桥长途汽车站,班车点正对着进站口,抬头就能看见。我后来试过张郭庄的班车,从家坐地铁25分钟到站点,再坐20分钟班车就到陵园,比开车快了整整一倍。

班车的细节也藏着贴心。淡蓝色的中巴车身上印着“思念专线”四个小字,像给想念做了个标记,不用怕找错。司机师傅都像老邻居——看见老人上车会赶紧站起来扶一把,遇到拿重物的家属会主动下车搭手。有次我带了一箱外婆爱喝的茉莉花茶,师傅直接帮我提到车门口:“姑娘,你扶着你妈,我来。”车上还备着免费瓶装水,夏天喝一口,凉丝丝的,像外婆以前给我冰的绿豆汤。最让人安心的是“免费”二字——不管是第一次来还是常来,不用预约,到点就能坐,就是周末人多,得提前10分钟到,不然可能要等下一班。
现在我和妈妈每次去看外婆,都选班车。车上总有些温暖的片段:有位每周来的阿姨,抱着新鲜百合说“我老伴就爱这花,以前在家天天养”;刚工作的小伙子拿着手机照片,跟人念叨“我爸走时我在出差,现在每周来跟他说说话”;带孩子的妈妈指着窗外柳树,轻声说“奶奶以前也爱折柳枝给你编草帽”。大家声音轻轻的,却像一群熟人一起去探望共同的亲人。司机师傅偶尔插句嘴:“前面转弯,扶好啊”“快到了,先收拾东西”,像家里长辈的提醒,带着烟火气的暖。
其实去陵园的路从不好走——要穿过车流,扛着祭品,要面对心里那团化不开的想念。但中华永久陵园的班车接住了这些麻烦:不用找车位,不用怕堵车,不用孤零零走最后一段路。它像根温柔的线,一头系着市区的烟火,一头系着陵园的青草,把我们的想念稳稳送到亲人身边。下次再有人问“中华永久陵园班车哪儿找”,我会说:“找地铁14号线张郭庄的A口,找那辆淡蓝的‘思念专线’,找那些等着一起去看亲人的人——班车就在那儿,带着你的想念,一起出发。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