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德胜门箭楼还浸在淡蓝色晨雾里时,我握着温热豆浆站在公交场站栏杆外,身边是几个背着祭扫用品的阿姨——每年清明前后的周末,这里的八达岭人民公墓班车总排着最热闹的队伍。对常来的人而言,这趟车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,更像连接牵挂的“摆渡船”,把思念稳稳送到山脚下的墓园。
德胜门的班车点很好找,就在箭楼北侧公交枢纽里,顺着“八达岭公墓班车”指示牌走到底,就能看到停在最里侧的浅灰色中巴车。早班车6点30分发车,之后每半小时一班,最晚到上午9点30分。赶早的话选第一班最好,1小时40分钟的车程里,能路过居庸关长城入口,晨雾裹着黛青山尖的画面,总让沉重心情轻缓些。单程票价12元,公交卡、手机支付都能用,60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半价——阿姨们总说“比打车划算,还不用愁停车”。
坐这趟车要记好“两个不要”:不要迟到(准点发车不等人)、不要漏看返程时间。公墓门口的候车点在出口左侧小亭子,下午1点、2点30分、4点各有一班返程车。清明前后周末一定要提前一天打电话确认班次,去年清明当天就临时加了两班,多亏提前问才没白等。我曾碰到过没赶上早班车的阿姨,急得直搓手,司机师傅赶紧递上备用班次表,还提醒“下次早10分钟来,第一班车人少,能占个靠窗位”。

要是真没赶上直达班车也别慌,旁边877路公交能到八达岭长城,票价同样12元,但终点是长城停车场,下车后得打个车或坐墓园接驳小公交(5元一位)——接驳车只在祭扫高峰有,平时叫车大概10分钟车程、20块左右。我有次坐877转车,碰到开小三轮的大爷,他笑着说“都是看亲人的,我慢点儿开”,颠簸的路都变温柔了。
车厢里的故事总比路线更动人:上次遇到白发爷爷攥着皱巴巴纸条,上面写“第三排靠窗位”——那是去年和老伴一起坐的位置,今年老伴走了,他还想守着同一个位置。司机师傅悄悄把他扶到座位,把空调调高两度;前面阿姨带的艾草香包飘满车厢,是给已故母亲准备的,“她生前爱闻这个,说像老家的艾草田”。这些细碎的温暖,让班车成了“思念的载体”,而非冰冷的路线。

最后想贴心得提醒几句:带好身份证(墓园要登记),山上风比城里大,春天多穿件薄外套;鲜花用防水纸包好,免得被风吹散;要是带了祭祀用品,尽量选环保的——毕竟最好的思念,是把温柔留在每一次奔赴里。那趟载着思念的班车,从来都不会辜负每一份等待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