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杨絮飘成雪的时节,北京城北的老住户们开始翻出抽屉里的陵园证——要去八达岭人民公墓看故去的亲人了。对于住在积水潭的陈奶奶来说,最省心的方式不是叫儿女开车,而是去德胜门西站坐那班“定点班车”:“我坐了六年,司机小王都认识我,会帮我拎装鲜花的袋子,比自己开车舒坦多了。

清晨六点半的德胜门西站公交枢纽里,八达岭公墓的班车已经停在了3号站台——车身贴着淡绿色的“清明祭扫专线”标识,挡风玻璃上摆着“今日班次表”。这趟车的路线像一根“串珠线”,把市区和陵园的38公里路程串成了最懂人心的模样:从德胜门西站出发,第一站是马甸桥南站(就在健德门桥东边,离地铁10号线只有50米),第二站是西三旗桥北站(回龙观的老周每次都在这儿上车,说“走5分钟就能到小区门口”),第三站是沙河站(靠近北六环,很多郊区的家庭会在这儿集合),最后直达八达岭人民公墓的正门口。

北京八达岭人民公墓班车路线表-1

关于时间,常坐的人都摸得门清:工作日(周一到周五)只有8:30的单趟早班车,适合平时有空的家属;周末和法定节假日(比如清明、冬至)会加开6:30、7:30、9:30三趟,最晚的返程车是下午3点——也就是说,要是想在陵园多待会儿,可以选10:30或11:30的返程,刚好赶上中午回家吃口热饭。票价是15块钱一个人,60岁以上的老人拿老年卡能打八折,小孩(1.2米以下)免费——跑了五年班车的王师傅说:“上周有个三岁的小娃娃,攥着给爷爷的糖要上车,我赶紧把她抱到座位上,她奶说‘爷爷以前就爱抱她坐公交’,听得我心里酸酸的。”

坐这趟车还有几个“小秘诀”,是常来的阿姨们口口相传的:比如早班车最好提前10分钟到,尤其是清明前两周,很多家庭会带大束鲜花或祭品,提前来能找个放东西的位置;车票不用提前买,现场扫班车师傅的二维码就行,或者给现金——不过要是怕没座位,也能在“八达岭人民公墓”公众号上预约,预约了会留好靠窗的位置(很多人喜欢沿途看京藏高速两边的绿树);车上有USB充电口,要是手机没电了,找师傅要根线就能充——上个月有个小伙子急着给家里发定位,就是用这个救了急。

要是真的赶不上末班车怎么办?别慌,陵园门口的保安大哥会告诉你:出门左转走50米,有877路公交直达德胜门,10分钟一班;或者打个网约车到地铁昌平线沙河站,也就20块钱——不过李姐提醒大家:“最好别等到下午三点以后,陵园附近的出租车会少点,提前半小时去等返程车更稳当。”

这趟班车载的不只是人,更是一份份未说尽的牵挂。上周六坐早班车的时候,旁边坐了一对年轻夫妻,手里拎着一盒稻香村的枣泥糕——妻子说:“我爸生前最爱吃这个,以前总说‘等我老了,你们要带枣泥糕来看我’,现在真的来了,倒觉得他就坐在我旁边,闻着枣泥香笑。”司机小王听见了,悄悄把车载音响的声音调小了点,车厢里飘着淡淡的槐花香,没人说话,但每个人都知道,这份“未完成”的思念,正跟着班车的轮子,慢慢往陵园的方向走。

最后想跟打算坐班车的朋友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不用赶最早的那班——王师傅说,8点半的车最舒服,人不算多,能慢慢看沿途的麦田;也不用带太多重物,班车师傅会帮你搬;要是碰到下雨,车上有备用的雨伞,免费拿——毕竟,去看亲人的路,本来就该暖一点,再暖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