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辈的离开,总让我们想找一个“能安放思念的地方”——不是冰冷的碑石堆砌,而是有阳光、有草木,能让我们偶尔坐下来,和他们“说说话”的地方。静安墓园,就是这样一个藏在昌平郊野的“思念坐标”。
静安墓园的地址在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香堂文化新村东侧,紧挨着燕山余脉的缓坡。从市区开车过去,沿途会经过成片的苹果园和麦田,风里飘着麦香与苹果的甜意,等看到路牌上“静安墓园”四个小字时,心里的浮躁就跟着散了。园区围墙外是成排的油松,枝叶茂密得像把绿伞;推门进去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坪,草坪中央有个小池塘,睡莲浮在水面上,偶尔有小鱼跳起来,溅起细碎的水花——连风都在这里慢下来,像在轻轻说“别急,慢慢走”。

说到交通,其实比想象中方便。自驾的话,从北五环上京承高速,到昌金路出口下来,沿着崔村镇的指示牌走,大概20分钟就能到;园区有免费的停车场,车位宽敞,不用绕着找半天。如果坐公共交通,地铁5号线到天通苑北站,转乘昌21路公交,到香堂村站下车,往东边走10分钟,就能看到园区的大门——门口的保安师傅总会笑着打招呼,偶尔还会提醒“里面有休息区,累了就坐会儿”,像邻居一样亲切。
但静安墓园最动人的,从来不是“地址”本身,而是藏在每一寸土地里的“温度”。园区以“生态化、人文化、园林化”为理念,每块区域都有温馨的名字:“静思区”种满银杏,秋天时满树金黄,落叶铺成软乎乎的地毯;“福泽区”有大片玉兰花,春天开得像云,风一吹,花瓣落在碑石上,像给逝者盖了层温柔的被子;还有“怀恩区”,每棵松树下都有家属种的小花——月季、雏菊、太阳花,红红黄黄的,把冰冷的碑石衬得活泛起来。上周陪邻居张阿姨去看望她老伴,她蹲在碑前,把带来的橘子剥成一瓣一瓣放在石台上:“去年我种的玉兰开了,他生前最爱闻这味儿;还有这橘子,是门口超市刚进的,甜得很。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落在花瓣上,阳光刚好穿过树叶洒下来,我忽然懂了:这里不是“终点”,而是“思念的延续处”——我们对着碑石说话,风会把声音传给天上的人;我们种的花、带的水果,会变成他们“收到的礼物”。
所谓“地址”,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文字。静安墓园的坐标,藏着风的方向、花的位置,藏着生者对逝者的牵挂,藏着“我想你”的千言万语。如果你也在找这样一个“能安放思念的地方”,不妨来昌平崔村的香堂东侧走一走——这里的每一缕风、每一朵花,都在说:“你的思念,有处可去。”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