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总是带着点旧时光的温凉,沿着通惠河往东北走,两岸的杨树叶子飘着金,风里裹着点运河的潮气——通惠陵园就藏在这样的烟火与诗意里。很多老北京说起选墓,总愿意往东边来,不为别的,就图这“通惠”二字里的顺意,还有那挨着运河的活气。
通惠陵园的具体位置在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,说起来你可能熟——离国贸也就十几公里,顺着京通快速路往东,过了高碑店桥右转,沿着通惠河北岸的小路再走五分钟,就能看见园区的入口。不像有些陵园藏在深山里,这里挨着城市却不闹,抬头能看见国贸的高楼尖,低头是通惠河的流水,连快递都能直接送到园区门口。家里老人要是想过来看看,坐地铁八通线到高碑店站,再打个车十分钟就到,比去远郊省事儿多了。我有个朋友住双井,每周都来给父亲扫墓,说“比去超市买个菜还方便”。
说到价格,通惠陵园的定位其实挺实在的——主打性价比,适合普通家庭。最便宜的树葬套餐大概两万多,就是在松树林里选个位置,墓碑是小型的石牌,埋下去之后上面种棵小松树,既有纪念意义又环保。我见过一对年轻夫妻选这个,说“爸爸生前爱养鸟,松树林里有好多麻雀,他肯定喜欢”。要是想要传统的立碑墓,价格从四万到十几万不等,主要看位置:靠河边的位置贵点,因为能看见水,大概八万起步;靠里面的松柏区便宜些,五万左右就能拿下。还有花坛葬,把骨灰埋在花坛下面,上面种月季或者菊花,价格三万多,适合喜欢热闹的老人。有次我碰见个阿姨在花坛边浇花,说“我妈以前在阳台种了一阳台月季,现在她在这儿,每天都能看见花开”。对了,园区还有定制服务,比如想要刻family name的墓碑,或者加个小铜雕,费用几百到几千块就能搞定,不算贵。

其实通惠陵园最让人舒服的,是它的“不刻意”。园区里没有高大的牌坊,也没有夸张的雕塑,就是顺着通惠河的走势修了几条小路,两边种着国槐和银杏。秋天的时候银杏叶落一地,像铺了层金毯子,常有小朋友跟着家长来捡叶子,说“要做书签给爷爷”。值班的师傅都是附近村子里的老住户,认识每棵树的名字,你要是问哪排墓的位置,他能直接带你过去,还会跟你唠两句:“这棵松树是去年张阿姨的儿子种的,现在都有一人高了。”园区还有免费的保洁服务,每天早上都有人擦墓碑,要是赶上清明或者冬至,还会免费提供鲜花和香烛。有次我看见一个阿姨自己来扫墓,搬不动贡品箱,师傅直接帮她扛到墓前,说“您慢点儿,我帮您摆好”,那场景比任何宣传语都暖。
说到底,选陵园不是选奢侈品,是选一个“能常来看看”的地方。通惠陵园没有那么多花架子,就是把地址选在离城市近的地方,把价格定在普通家庭能接受的范围,把环境弄得像个小公园。你不用翻山越岭去看亲人,不用为价格发愁,甚至能在扫墓的时候,顺便去通惠河边的咖啡馆喝杯热饮——这样的陵园,才像“家”的延伸啊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