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清明前后或是周末,打算去八达岭人民公墓祭扫的人里,十个有八个会先想起那班直达班车——毕竟京藏高速的早高峰能堵得人心里发慌,打车费又得小一百,还是班车最“对味儿”:直达公墓门口,不用转车,连导航都省了,更妙的是能和同路的人唠两句,消解点路上的孤单。
八达岭人民公墓的班车起点就设在老北京都熟的德胜门公交场站,就在德胜门城楼北边的空地上,跟着“八达岭公墓班车”的蓝底白字指示牌走,不出三分钟准能找到。发车时间特别规律:早上6点整第一班准时出发,之后每隔40分钟发一班,最晚到8点20分——要是你习惯睡个懒觉,赶8点20那班刚好,车程大概1小时20分钟,到公墓的时候刚过9点半,阳光不晒,风也轻,正适合慢慢祭扫。返程就更灵活了,公墓这边下午1点开始往回发,每小时一班,最晚到3点半,就算你想多陪老人会儿,也不用慌着赶时间。

坐班车有几个小细节得提前记着,省得临时手忙脚乱。首先要提前15分钟到,尤其是周末和清明假期,人多的时候队能排到场站门口,去晚了可能得等下一班;不用提前预约,但最好带好身份证,偶尔会查一下(其实是为了统计人数,确保大家都能有座);还有祭扫用品,别带太大件的,比如超宽的纸扎品或者比人还高的花圈,班车的行李架就那么点地方,太大的东西塞不下不说,还会碰着旁边的乘客。要是家里有老人一起,一定要陪着——车程虽不算长,但京藏高速有几段路有点颠,年轻人扶着点,老人能舒服不少。
常坐这班车的人都知道,最暖心的是车上的“附加服务”。跟车的志愿者大多是公墓的工作人员,看见拎着重东西的老人,会主动上前帮忙搬行李;车上备了免费的矿泉水,渴了就能拿一瓶;要是有乘客问“公墓的卫生间在哪儿”“祭扫区怎么找”,志愿者会详细地说清楚,甚至下车的时候还会领着走两步。我上次陪外婆去,外婆腿有点疼,志愿者直接扶着她下车,还找了个石凳让她先坐会儿,说“我去帮你拿祭扫用品”。返程的时候,我们赶不上1点的班车,师傅笑着说“别急,2点那班我帮你们留两个座,你们到候车区等着,我叫你们”,然后还给我们指了旁边的便利店,说“里面有热水,能泡杯茶”。其实坐班车的意义,早就不是“代步”那么简单了——它更像一座“移动的桥”,连着城里的牵挂和山里的思念。车上的人都怀着同样的心事,有的在看手机里的老照片,有的在摸兜里的桂花糕(那是老人生前爱吃的),偶尔有人轻声问“你家老人也在这儿?”,另一个人就点头,说“对,东边第三排,喜欢晒太阳”。这种不用多言的共鸣,是自驾时关着车窗永远体会不到的。
现在想想,八达岭公墓的班车哪里只是一辆车啊,它更懂每个祭扫者的心事:想慢慢走,想好好陪那个人多待一会儿,想不用慌慌张张赶时间。要是你下次打算去,不妨试试这班班车——不是因为它便宜,是因为它带着温度,把城里的牵挂,稳稳地送到山里的思念面前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