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的春天来得晚,我裹着薄外套陪邻居张阿姨去天堂公墓。她老伴刚走,儿女都在外地,托我帮忙看看墓价——毕竟那时候手机查信息还没现在方便,总得亲自跑一趟才踏实。
进了园区大门,销售顾问先带我们往左边走,说“这边是福安园,性价比高”。沿着柏油路拐个弯,一排青灰色的立碑墓映入眼帘,碑身刻着简单的福字,墓基是水泥的,连刻字带安葬费算下来,双穴大概3万5到5万。张阿姨蹲下来摸了摸墓前的草皮,说“这草长得倒齐整”,顾问赶紧接话:“我们每周都有人修剪,就算位置偏点,维护不打折扣。”再往里面走,到了松鹤园,墓型就精致多了:碑身是芝麻灰花岗岩,刻着松鹤延年的浮雕,墓基铺了青石板,旁边还留了放花的小台——这部分价格在5万到8万之间,张阿姨站在一座墓前看了半天,指着碑上的照片说“这老人笑得像我家老周”。

最让张阿姨咋舌的是园区中心的景观墓。沿着人工湖走,一排汉白玉立碑倒映在水里,碑身雕着缠枝莲,墓前摆着汉白玉的石桌石凳,销售顾问说“这是湖景苑,2018年价格得8万到12万”。张阿姨伸手碰了碰碑身,凉得她缩了缩脖子:“这石头是真贵,可咱普通人家哪用得起这个?”顾问笑着解释:“其实选墓跟买房一样,位置、材质、配套都影响价。您看那边的生态区——”顺着他指的方向,一片桃树林里藏着小牌子,原来是树葬和花葬的区域。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桃树下,立个小小的铜牌,价格才1万5到2万;花葬更简单,骨灰混在花肥里,种上月季,连铜牌都省了,只要1万2。旁边有位穿夹克的大叔正在签合同,听见我们说话插了一嘴:“我选树葬,以后变成桃花,比立碑强——我老伴爱花,每年春天她来,还能闻闻味儿。”
那天从公墓出来,张阿姨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翻价目表。她最后选了松鹤园的一款:5万2,双穴,位置在半山坡,能看见园区的主路。“以后儿女来祭拜,不用走太远”,她把价目表折好塞进包里,风掀起她的白发,我赶紧帮她理了理。顾问送我们出门时说:“今年价格比去年涨了5%,主要是土地和人工贵了,但我们还是留了福安园的经济墓,就是怕普通人家没选择。”

后来过了半年,张阿姨给我送饺子,说“墓已经安好了,老周的照片刻在碑上,笑得可精神”。她还说,那天一起选墓的大叔,后来真的埋在了桃树林里——今年春天她去看老周,路过那片桃林,花开得特别艳,像给大叔戴了顶花帽子。
现在想起2018年的那次行程,最难忘的不是那些数字,是张阿姨蹲在墓前摸草皮的样子,是大叔说“变成桃花”时的笑容——原来天堂公墓的价格里,藏的不是冰冷的标价,是每个家庭的心事:有人要实惠的落脚处,有人要体面的念想,有人要把爱人的喜欢藏进土里。2018年的墓价,其实就是那年普通人的生活切片:不算便宜,但总能找到刚好合适的那一款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