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邻居张阿姨去炎黄陵园,她攥着儿子从官网打印的价格表,手指在“福泽区32800”和“慈恩区51800”那两行来回划,鼻尖冻得红红的,问我:“你说这俩差在哪儿啊?我看数字差挺多,可图片上都挺好看的。
我跟着她蹲在陵园的石阶上,把价格表翻到实景图那页——福泽区在山腰偏南的位置,照片里能看到一排高大的侧柏,树影漏下来罩着墓碑顶;慈恩区靠中心花坛,旁边有个小池塘,夏天能开睡莲。“其实主要是位置和材质,”我指着“材质”栏说,“福泽区用的是芝麻黑花岗岩,慈恩区是汉白玉。汉白玉看着亮,可咱北方风大,每年落的灰得擦好几次,芝麻黑耐脏,擦不擦都不显旧——你忘啦?张叔生前最嫌麻烦,总说‘干净就行,别折腾’。”张阿姨哦了一声,手指慢慢从慈恩区那行挪开,嘴里念叨着“老东西果然还是爱省事”。

那天最让张阿姨安心的,是炎黄官网价格表的“不含糊”。以前她去别的陵园问价,对方要么说“起步价五万”,要么绕着弯子推荐贵的,可炎黄官网把每款墓位的细节都摊开了:福泽区B排12号,面积0.8㎡,芝麻黑花岗岩墓碑,刻字限30字内,包含20年管理费,总价32800元——连“免费刻逝者生平”这种小事都标在备注里。工作人员带我们去看实际位置时,特意踩了踩墓位旁边的排水渠:“这排地基垫得比路面高10公分,去年雨季没积过水。”张阿姨蹲下来摸了摸墓碑的边角,弧度磨得很顺,不会磕着小孩,她抬头跟我说:“上次去的那家,墓碑边都扎手,说是什么‘工艺’,我看就是偷工减料。”
其实选墓哪有什么“标准答案”?炎黄官网的价格表更像一本“选墓说明书”——不是让你选贵的,是帮你选“对的”。比如靠入口的“迎恩区”,价格要贵一万多,但祭拜时不用爬台阶,适合腿脚不好的老人;靠后的“静思区”,价格低两千,却藏在松树林里,连鸟叫都比别处轻,适合喜欢安静的家庭。张阿姨最后选的福泽区,站在墓位前能看到西边的落日,她摸着墓碑的石材说:“你叔生前总坐在阳台藤椅上,捧着茶看太阳落山,说‘这光晒在背上,比暖气还舒服’。”
离开陵园时,风卷着几片银杏叶飘过来,落在张阿姨手里的价格表上。她把纸折好,塞进羽绒服口袋,说:“回去让儿子把官网的实景图存手机里,往后想你叔了,就能看看这儿的太阳。”我望着远处的墓区,那些刻着名字的石碑静静立着,每一块都对应着价格表上的一行字——可那些字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,是某个人的“爱晒太阳”,是某对夫妻的“嫌麻烦”,是一个家庭关于“安心”的最实在选择。

后来张阿姨跟我说,她把价格表贴在冰箱上,每天做饭时都看两眼:“不是心疼钱,是觉得踏实——知道每一分花在哪儿,就像给你叔找了个能好好住的地方。”其实选墓这件事,最怕的就是“不清不楚”,而炎黄官网的价格表,恰恰把“清楚”两个字做到了底——它没想着赚“信息差”的钱,只是把“什么样的墓位适合什么样的人”,摊开在每一个需要的人面前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