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在楼下早餐店买云吞面,碰到住在三楼的李阿姨举着手机凑过来:“小夏,你帮我看看这个预约怎么弄?我想清明去看老头子,陵园说要先预约才行。”她的手机屏幕亮着“佛山陵园服务”小程序,字体调得很大,可指尖在“确定”按钮上悬了半天——不是不会点,是怕点错了耽误和老伴儿见面的时间。
这两年佛山陵园推行祭扫预约制,我最初也觉得“多此一举”,直到去年清明的经历撞碎了那点不耐烦。那天没预约,我早早就扛着菊花往陵园跑,结果门口的队伍绕了三个弯。太阳越升越烈,我攥着的菊花瓣开始往下掉,等了近一个小时才挤进去。擦墓碑时,我刚摸到爸爸照片上的灰尘,旁边的广播就催:“请尽快离开,下一批祭扫者即将进入。”我急得眼泪都出来了,把爸爸爱吃的花生糖往供台上一放,转身就走——明明是去看他,怎么倒像在赶火车?
后来才懂,预约不是“设门槛”,是给想念腾空间。现在预约真的方便:微信搜“佛山陵园服务”小程序,点“祭扫预约”,填身份证号、选陵园和时间段,30秒就能搞定。像李阿姨这样的老人,社区有“预约服务点”,找工作人员帮忙就行。上星期陪张叔去社区,小周姑娘蹲在他身边,帮他选了4月5日早9点的时段,还把预约码存进他手机相册:“到时候直接给门口师傅看,不用慌。”张叔捏着手机笑:“这下能慢慢跟我家老太婆说说话了。”
预约好也有要记的事儿:提前15分钟到,别卡着点——我朋友上次晚5分钟,差点被拦在门外;带好身份证,帮别人预约要带对方复印件;陵园不让烧高香和鞭炮,上次我妈偷偷藏了一大捆香,被门口师傅拦下来,师傅递过环保香说:“阿姨,这个烟小,您老伴儿以前肯定嫌您烧的香呛。”妈妈愣了愣,接过香点燃,突然说:“对哦,他以前总说‘你烧的香能把邻居都熏过来’。”那天我们坐在墓碑前,妈妈跟爸爸聊了半小时:“孙子考了100分,你知道不?”“我学了广场舞,下次跳给你看。”风把妈妈的白发吹起来,我突然觉得,爸爸好像就坐在旁边,笑着听。

其实祭扫从来不是“完成任务”,是“把心里的话慢慢说”。预约让我们不用再为排队焦虑,不用再被催促赶时间。就像昨天在陵园碰到的阿姨,她坐在墓碑前,摸着照片轻声说:“老头子,我今天没着急,慢慢跟你唠。”旁边的桃花开得正艳,花瓣落在她膝头,她的声音很轻,却比任何时候都暖。
佛山的春天来得早,陵园里的桂树都抽了新芽。今年清明我预约了9点的时段,要带爸爸爱吃的花生糖,要把他的照片擦得亮亮的,要跟他说:“爸爸,我没着急,我慢慢来,你也慢慢听。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