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两周,我陪朋友小夏去朝阳陵园选墓地。她攥着手机里的预算表,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:“我之前查的价格从三万到十五万都有,怎么差这么多啊?”跟着陵园的工作人员往深处走,路过一排高大的水杉树,阳光透过树叶漏下来,在地上铺了层碎金,工作人员指了指树下的墓位:“你看这种靠绿植的景观位,比旁边的基础款贵两万二,不少客户就爱这份安静——老人一辈子忙,最后总得选个能踏实的地方。”小夏凑过去看,墓碑上刻着“先父张公讳德顺之墓”,旁边摆着一束刚放的菊花,风一吹,花瓣飘到脚边,她轻声说:“要是我爸在,肯定喜欢这种地方。

朝阳陵园在通州永乐店镇,离市区开车约四十分钟,是北京东边口碑不错的公共墓地——民政局发的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就挂在接待处墙上,让人放心。这里的价格跨度挺大:最便宜的是三万左右的花葬,只在花坛下埋骨灰,立个小金属牌;树葬稍贵点,三万五,把骨灰埋在树下,每年能过来浇浇水;基础款立碑大概六万起,是最常见的花岗岩卧碑,刻着简单的名字和生卒年;而靠小湖、水杉林的景观立碑,能卖到十二三万,甚至十五万的汉白玉雕刻款。

我跟着工作人员转的时候,发现价格差得实在具体。比如靠入口近的墓位,扫墓不用走太远,但旁边就是停车场的声音,比里面的基础款便宜三千;靠小湖的墓位,能看到湖里的锦鲤游来游去,风里带着荷叶香,比相邻的墓位贵一万五。墓型也有讲究:传统立碑是“站着”的,刻字面积大,适合想留更多纪念的家庭;卧碑是“躺着”的,埋在草皮里,更低调,价格比立碑便宜一万多。材料方面,花岗岩耐风化,摸起来糙一点,价格比汉白玉贵一千——汉白玉好看是好看,可工作人员说“时间长了会吸灰尘,容易有黄斑,不如花岗岩经用”。

朝阳陵园公共墓地价格-1

聊天时工作人员讲了几个 recent 的例子:上周有个大叔本来预算八万,看上了小湖边带松鹤雕刻的汉白玉立碑,摸了摸碑面说“我妈生前爱画松鹤,这个正好”,最后加到十二万,付款时没犹豫;还有对年轻夫妇选了树葬,才三万五,女生说“爸妈生前爱养樱花,树葬能每年过来浇浇水,比立碑更像‘回家’”。小夏本来没算杂费,工作人员提醒她:“除了墓位钱,还有二十年的管理费六千,刻字费两千(她想刻爸爸生前爱钓的鱼),安葬费一千,这些都得算进去。”小夏赶紧掏计算器:“七万八的墓位加这些,刚好九万,没超预算。”

那天离开时,小夏选了靠水杉林的花岗岩立碑——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碑面上,风一吹就有细碎的光斑跳起来。她摸着石碑的棱角说:“我爸以前总带我去郊外钓鱼,这里的风跟水库边的一样,能听见树叶响。”工作人员递来一杯温水:“其实选墓位不用比价格,关键是‘这是老人喜欢的’——有人花十几万买景观位,有人选三万的树葬,都是因为‘这里像他们生前的日子’。”风里飘来槐花香,我抬头看天空,云被太阳染成淡金色,忽然觉得所谓“最后的家”,不过是把老人的喜好留在那里,让每一次扫墓都像回到他们身边。

朝阳陵园公共墓地价格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