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说起安葬亲人的去处,很多老北京会想起昌平的景仰园——不是因为它名字响亮,而是因为它占着一块“有灵气”的地儿。天寿山的余脉裹着它,旁边就是明清十三陵的朱墙黄瓦,连风里都带着点松针的清苦味儿,像极了老北京记忆里的“老家”。
想找景仰园其实不难,具体地址是昌平区十三陵镇黄泉寺村北。要是坐公交,能搭314路到“十三陵水库”站,再打个车十分钟就到;地铁的话,昌平线到“昌平站”下,转昌67路到“黄泉寺”站,下来走个几百米就能看见大门——门楣上的“景仰园”三个字是烫金的,藏在两排松树后面,不扎眼但让人安心。自驾的话更方便,走京藏高速到“昌平西关”出口,顺着十三陵的路标往山里开,大概二十分钟就能看见指示牌,沿途的银杏叶一到秋天就黄得像撒了金,倒不像去骨灰林,像去郊外踏秋。
说到价格,景仰园的定位算是中等偏上,但胜在透明——没有那些藏着掖着的“额外费用”。最便宜的是树葬,一棵小松树或者柏树底下,把骨灰盒埋进土里,墓碑做成小小的铜牌嵌在树旁,价格大概3-5万,每棵树都有编号,园区每年会帮着浇两次水,逢年过节还会挂个小灯笼;壁葬的话,有单人位和双人位,单人位5万左右,双人位8万上下,格子是实木的,摸着有温度,旁边还能摆个小相框;传统的立碑墓就看位置和面积了,最小的0.8平方米,价格15万起,要是想要1.2平方米的,大概25万,靠山脚、能看见十三陵山景的位置会贵个3-5万——站在那样的碑前,能看见天寿山的轮廓像卧着的龙,连风都吹得慢了些,像在听你说话。

其实很多人选景仰园,不全是因为价格,是因为这儿的“活气儿”。园区里种了上千棵松柏,树龄都在十年以上,枝桠长得像撑开的伞,把阳光剪成碎金洒在地上;还有个“景仰湖”,不大但水很清,里面养着几条红鱼,有人会把花瓣撒在水里,说是“给亲人送点念想”。湖边的石椅上,常能看见老人坐着发呆,手里攥着旧照片,风把照片角吹起来,他们就用手按住,像按住一段没说完的话。园区的服务也贴心,门口有免费的轮椅,要是老人走不动,还有专人推着;每周六日有免费班车从德胜门发车,提前打电话就能订座,车上的司机师傅都认得老客户,会笑着说“又来看阿姨啦?”
对于北京人来说,景仰园不是一个冰冷的骨灰林,而是把亲人的牵挂留在山水间的地方。这儿没有刺鼻的香烛味儿,没有嘈杂的哭声,只有松针落地的声音、鸟鸣声,还有风穿过十三陵红墙的声音——像亲人在说“我在这儿,挺好的”。要是你哪天去了,不妨多待一会儿,看看夕阳把碑石染成暖红色,听听风里的松针味儿,说不定能想起小时候,奶奶抱着你在院子里晒被子,风里也是这样的清苦味儿,裹着阳光的暖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