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总是来得爽利,蟒山脚下的银杏叶刚染黄,我顺着昌赤路往山里开,转过一道弯,就看见了凤凰山陵园的门牌——不是那种肃穆的黑色大理石,而是原木色的牌子刻着烫金的字,旁边还爬着几枝野蔷薇。风里飘着侧柏的香气,像走进了某座藏在山里的公园,连脚步都慢了下来。

凤凰山陵园藏在昌平的山坳里,左边挨着蟒山国家森林公园,右边能瞥见十三陵水库的波光。进了门没有压抑的松柏阵,反而有条铺碎石头的小路,两边种着桃树和梨树,春天开得热热闹闹,像给山坳裹了层粉纱。再往里走是片银杏林,现在叶子正黄,阳光穿过枝桠洒下来,地上铺了层金箔似的。工作人员说这里的植被特意选了四季有景的品种,不让来的人觉得冷清——春天看桃花,夏天听蝉鸣,秋天捡银杏,冬天赏雪落,每一季都有不同的温柔。

北京墓地凤凰山陵园-1

最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的“人气”。休息区的长椅摆得特别贴心,正好对着银杏林,连歇脚的地方都能看风景。桌子上放着免费矿泉水和纸杯,旁边架子上有雨伞、雨披,甚至给小朋友准备了小凳子。清明时陵园会搞“鲜花换烧纸”,志愿者捧着菊花笑着接过来,说“用这个更干净,像叔叔喜欢的样子”。有个姑娘给奶奶做了块刻月季花纹的墓碑,还嵌了装干桂花的小铜盒——工作人员说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很多,有人刻京剧脸谱,有人做结婚照浮雕,墓碑形状能选成书、花盆,甚至以前坐过的长椅。

碰到张阿姨时她正蹲在墓前擦碑,旁边放着保温桶。“我家老头爱喝小米粥,每天熬好带过来。”她指腹顺着墓碑名字摸,“以前我们总来蟒山散步,他说要找能看山的地方。现在我每天来,像以前一样唠嗑——那棵松树是去年一起种的,都长这么高了。”旁边年轻姑娘抱着洋桔梗,轻声跟奶奶说“上次你想看的电影结局很好”。风里飘着银杏味,远处有鸟叫,时间都变得软乎乎的。

北京墓地凤凰山陵园-2

离开时夕阳染红山岗,门牌旁的野蔷薇还开着粉花。想起工作人员的话:“我们不是建墓地,是给逝者找家,给生者留念想。”是啊,好的墓地从不是冰冷石碑堆,是藏回忆的地方——风里有熟悉香气,眼里有喜欢的景,连风都像以前一起走的路,温柔得让人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