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凤凰山裹着一层淡雾,我攥着叔叔给的纸条往上走,路过卖桂花糕的小摊子,老板娘笑着喊“姑娘要不要来一块?”——这是我第三次来凤凰山陵园,不是扫墓,是帮老家的叔叔打听墓位价格。叔叔说“你婶子走得早,我想选个能看见风景的地方,以后我也去,俩人事儿就全了。
凤凰山陵园坐落在凤凰山脉南麓,说是“陵园”,倒更像藏在山里的公园。从市区开车40分钟,公交12路终点就停山脚下,青石板路两旁是晃着小脑袋的野菊,踩在松针铺的路上软乎乎的。山上的百年马尾松连成绿肺,树影漏下的阳光像碎金,竹篱笆隔出的区域种着樱花、桂树,连墓碑都是本地青石头做的,摸上去有粗粗的纹路,像老人的手掌。

跟着管理员张叔往山上走,他的裤脚沾着草屑,说话带着乡音:“这边是生态位,在山坡中段,旁边有紫竹,价格3万到5万,适合小家庭;往上是景观位,能看见山脚下的水库,阳光好时水面闪着光,6万到8万;山顶的家族合葬位,周围有老槐树,能放三四辈人的骨灰盒,10万到15万;还有树葬,把骨灰埋在树下,只立块小牌子,1万多,最近年轻人选得多——‘变成一棵树’比‘住在盒子里’暖。”他指着竹林边的小铜牌,“去年有个大学生选这个,说妈妈喜欢竹子,我刻牌子时手都软了。”
张叔蹲下来擦墓碑上的灰尘,那碑刻着“爱妻李淑兰之墓”,字很深:“这是老教师自己设计的,说每一笔都要像跟老伴儿写教案的样子。我们管理员都是山上的本地人,早上六点扫落叶,墓碑有灰就擦。清明节免费提供鲜花香烛,怕老人爬不动山,用电动轮椅接送。上次王阿姨的儿子没回来,我帮着擦了三遍墓碑,她拉着我的手说‘老周肯定高兴’。”

离开时我买了块桂花糕,甜丝丝的香。给叔叔发消息:“婶子肯定喜欢这儿的桂香,价格问清了,生态位3万起,景观位6万,家族位10万,树葬1万2,终身维护。”叔叔回:“选景观位,你婶子爱好看水。”
风里飘着桂香,我抬头看山上,阳光穿过松枝洒在墓碑上,每块石头都像在晒太阳。其实问价格的人从不在乎钱,是在乎“值不值得”——值得的不是一块石头,是风里的桂香,是松涛的声音,是每年来的时候,能蹲在墓碑前说:“我来了,你看,这儿还是老样子。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