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人提到八达岭,最先想起的是长城砖缝里藏着的风,是秋末漫山遍野的黄栌红,可很少有人知道,在长城脚下那片松柏成林的山坳里,藏着一处“离自然最近的人生后花园”——北京八达岭陵园。它不像市区里有些陵园那样挤在楼群边,反而沾了长城的灵气,连空气里都飘着松针的清苦香,连路过的鸟都飞得慢些,像在替人把脚步放轻。
要说具体地址,其实很好找——延庆区八达岭镇石佛寺村,就在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侧3公里的山脚下。如果是自驾,从市区出发走京藏高速,到八达岭出口出来,沿着“八达岭陵园”的蓝色指示牌再开10分钟,路边的松柏从稀疏到茂密,等你看见两排刻着“慎终追远”的石狮子门柱,就到了。要是不想开车,坐地铁2号线到积水潭站,转877路公交到八达岭长城站,再打个车10块钱就能到;或者提前给陵园打个电话,周末有免费接驳车在公交站等,司机师傅会帮忙搬轮椅,特别贴心。

最让家属关心的价格,这儿倒挺实在,没有那些绕弯子的“隐形消费”。大致分三种类型:生态葬是最受欢迎的,像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,价格在2万到5万之间——选一棵白皮松或者碧桃,把可降解骨灰盒埋在树下,来年春天树发芽,连墓碑都是刻在树干上的金属牌,风吹过来,树叶沙沙响,像亲人在说“我很好”。传统立碑墓的话,价格从10万到20万不等,主要看位置:靠近园区中心“长城揽胜区”的墓位,站在碑前能看见长城的轮廓,价格会高些;而“松涛区”在园区北侧,被松柏围着,安静得能听见虫鸣,价格就亲民很多,适合想找“清净地方”的家庭。还有面积,一般传统立碑是1.2平米左右,超过1.5平米的话,每多一平米要加1万到2万,但陵园会提醒“够放思念就行,不用贪大”,这点特别实在。
其实选八达岭陵园,除了地址方便、价格透明,更打动人心的是它的“温度”。园区里有座“抗战英烈纪念墙”,刻着1937年八达岭战役中牺牲的200多位烈士名字,每年清明都有中小学组织学生来献花;还有条“京味文化长廊”,挂着老北京的民俗画——卖糖葫芦的吆喝、逛庙会的糖瓜摊、胡同里的鸽哨,老人过来看看,总说“像回到小时候”。连墓区的小路都是用青石板铺的,边缘留着杂草的缝隙,说是“给蚯蚓留条路”,生态得像没人工打理过;祭祀的时候,陵园会免费提供竹编的香盒、纸糊的莲花灯,说“用环保的东西,别给土地添负担”。

上星期陪邻居张阿姨去看墓,她摸着一棵松树说:“我家老爷子生前最爱的就是爬长城,以前每星期都要坐公交去,现在把他放在这儿,每天能看着长城,能闻着松针香,比在楼底下的小花园强多了。”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长城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陵园的屋顶上,风里飘来远处农户的枣花香——原来最好的“归宿”,从来不是多贵的地,而是“离想念的人近,离心里的牵挂近”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