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,张阿姨攥着手机站在归山陵园的石牌坊前,指尖反复戳着屏幕——上周邻居小李提醒她,现在陵园要预约才能进,她昨儿翻遍抽屉找身份证,今儿早早就起来蒸了老伴爱吃的艾草青团,就怕进不去误了心意。

其实归山陵园的预约制度从去年清明后就实行了,初衷很简单:让祭扫更从容。负责入口接待的王姐擦着额角的汗说:“以前高峰时入口挤得像菜市场,老人被挤得站不稳,保洁阿姨要扫几车纸钱灰。现在分时间段限流,预约的人按点来,现场松快多了。”她指了指电子屏,上面显示9点到11点的预约名额还剩28个,“周末这会早满了,工作日倒还宽松,但最好提前一天约。”

张阿姨跟着志愿者小周打开微信,搜“归山陵园”公众号点“祭扫预约”——界面清爽,选10月15日9点到11点,填身份信息和1位随行人数,提交后立刻收到预约码。“阿姨,下次点‘常用联系人’就不用再填了。”小周笑着帮她存好码。旁边拄拐杖的老大爷凑过来:“姑娘,我不会用手机咋办?”小周接过身份证扫了下,屏幕弹出预约信息:“大爷,您选10点到12点,直接进。”

归山陵园需要预约吗现在-1

进了陵园,张阿姨发现变化不止预约:满地纸钱灰不见了,每座墓碑前都有白菊或百合;路边分类箱贴着“禁烧纸钱”,休息区有志愿者端着姜茶;甚至连墓碑上的灰尘都少了,保洁阿姨正拿着抹布轻轻擦。她走到老伴的墓碑前,把青团放在石台上,摸了摸照片——那是他年轻时穿蓝布衫的样子,笑得眼睛弯成月牙。“阿强,减了糖,你尝尝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香樟树叶子沙沙响,远处传来孩子的笑声,是隔壁老李家的小孙子,跟着爸妈来扫墓。

归山陵园的李主任说:“预约不是门槛,是让心意有处安放。”所以制度留了弹性:临时有事可提前一小时取消;老人不会操作找志愿者,刷身份证就行;就算忘了预约,当天名额没满也能现场登记。张阿姨坐下来,摸出手机给女儿发消息:“我进来了,你爸的照片很干净。”女儿回了拥抱表情,她笑着收手机,抬头看天——天空很蓝,像老伴以前叠的纸飞机。

归山陵园需要预约吗现在-2

风里又飘来桂香,是门口老桂树开了。张阿姨摸着墓碑上的名字,轻声说:“阿强,我陪你坐会。”阳光正好,桂香正好,一切都很正好。其实预约只是个小步骤,重要的是这份从未变过的心意,是捧着青团时的温度,是对着墓碑说话时的安心,是风里飘来的桂香,是所有关于爱的回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