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西山像被阳光浸软的糖,风里飘着银杏叶的甜香时,我跟着朋友小棠去找温泉墓园。她奶奶走的那年,把骨灰埋在西山脚下,说“就选有烟火气的地方”——于是我们沿着温泉路往西山北麓走,路过温泉镇的老粮店,墙皮上还留着八十年代的“勤俭持家”标语,旁边的煎饼摊冒着热气,摊主抬头笑:“往前拐个弯,看见石狮子就是了。”
温泉墓园的具体地址是海淀区温泉镇温泉路118号,藏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影子里。第一次来的人总容易错过,因为大门没有华丽的装饰,只是两扇刷着红漆的铁门,门楣上“温泉墓园”四个字是手写的,墨色带着点旧旧的温,像奶奶压在箱底的毛衣。站在门口往里面望,能看见高大的侧柏顺着主干道排开,树影里藏着三三两两的墓碑,有的碑前摆着野菊,有的放着半块驴打滚,风一吹,花瓣落在碑面上,倒像故人轻轻拂过。
要是坐公共交通来也方便。地铁16号线到温阳路站,从A口出来,路边的共享单车筐里常躺着别人落下的太阳镜——骑十分钟就能到;或者乘330路、651路公交,直接到温泉墓园站,下车时能听见旁边小学的铃声,隔着墙传过来,脆生生的。我上次陪小棠坐公交,旁边坐着个拎着金桂的阿姨,她主动搭话:“我老伴儿在这儿,每年都要带束桂,他以前爱喝桂花酒。”车窗外掠过温泉镇的老理发店,转个弯,石狮子就出现在眼前。
墓园里的时光走得慢。松柏是建园时种的,现在已经长得参天,枝桠间挂着不知谁系的红绳,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。草坪葬区的草还绿着,有的墓碑藏在草里,只露出刻着名字的小牌子;树葬区的银杏正黄,一片叶子落在小棠奶奶的碑上,她用指尖轻轻拂去,说:“奶奶以前总说,树比石头好,能发芽能长大。”管理员张叔背着工具走过来,笑着说:“上周有个小伙子在树葬区种了棵桃树,说他爸爸爱吃桃子——等明年春天,这一片该开桃花了。”

其实找地址的过程,也是慢慢靠近故人的过程。你踩着温泉路的落叶往前走,闻着烧饼铺的香气,听着公交报站的声音,突然就明白奶奶说的“烟火气”是什么——不是热闹的街市,是活着的人还在认真过着日子,而故人就守在这样的日子旁边。温泉墓园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是西山脚下飘着的桂香,是温泉镇老店里的煎饼味,是松柏间传来的小学铃声,是你终于站在碑前时,能轻轻说一句“我来了”的安心。
风又吹过来,银杏叶落在我手心里。小棠蹲在奶奶碑前,把金桂摆好,轻声说:“奶奶,今年的桂花开得晚,可香了。”我望着远处的西山,层林尽染,突然想起有人说过,好的墓园从来不是终点,是另一个地方的起点——而温泉墓园的地址,就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,一边是烟火人间,一边是松风明月,中间藏着的,是我们没说够的话,没做完的梦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