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,我陪着邻居张阿姨去通惠陵园看她老伴。她攥着一束白菊花,指甲盖染着浅粉色指甲油——那是上周我陪她做的,她说"你叔以前总说我涂粉色好看"。车往东边开,她盯着窗外的柳树,每隔十分钟就问:"小夏,是不是快到了?"我一边点头,一边想起前几天帮她查地址时,网页上那些生硬的"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X号"——其实找通惠陵园的人,要的从来不是一串数字,是"怎么能顺顺利利走到那个人身边"的踏实。

通惠陵园的位置真的不难找。沿着通惠河的支流往东,过了高碑店古家具街的红漆门,再往北转个弯,就能看见那道朱红色的门柱——铜牌上的"通惠陵园"四个字是鎏金的,太阳一照泛着暖光。旁边就是通惠河文化公园,春天的风裹着河边的青草香吹过来,张阿姨吸了吸鼻子:"你叔以前爱钓鱼,就爱来通惠河这儿。"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,河边的柳树刚抽新芽,枝条垂在水面上,晃出一圈圈涟漪,倒像是把过去的日子都揉进了风里。

说到怎么去,交通挺省心的。坐公交的话,350路到半壁店站,下车往东北走五分钟,就能看见蓝底白字的指示牌写着"通惠陵园由此进";或者坐412路到高碑店东站,过个马路就是。地铁的话,八通线高碑店站A口出来,打个车起步价,司机师傅都熟,一说"通惠陵园"就知道方向。自驾更方便,导航直接搜名字,跟着走就行,门口的停车场挺大,清明时管理员会提前摆引导牌,不会堵得慌——上次来还看见有个大爷开电动车,管理员帮他把车停在阴凉处,笑着说"叔,您慢点儿"。

通惠陵园地址在哪儿-1

那天跟着张阿姨进了陵园,才发现里面的环境比我想的温柔。青石板小路两旁种着一排松柏,叶子绿得发亮,像守着什么似的。走到第三排墓碑,张阿姨蹲下来把菊花放在碑前:"老周,我来了。"碑上的周叔穿着蓝布衫,笑着比"V"——那是去年春天他们在公园拍的。管理员路过递来一杯温水:"阿姨,今天风大,喝口茶再聊。"他说陵园里每年春天种月季,夏天种凌霄,秋天落银杏叶,冬天飘雪——"去年冬天有个姑娘堆雪人,说她妈爱打雪仗,我们帮着堆了个戴红帽子的,姑娘哭着笑说'像我妈'。"

离开的时候,张阿姨站在门口摸了摸门柱上的铜牌。风掀起她的衣角,吹落一片菊花瓣飘到河边柳下。她转头跟我说:"下次我自己来就行,记着路了——350路到半壁店,往东北走五分钟对吧?"我点头,看着她的背影融进春天的阳光里。其实通惠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冰冷坐标,是350路的报站声,是八通线出口的风,是青石板上的松柏香,是让想念的人"总能找到"的安心。我们找的哪里是地址?是能再跟那个人"说说话"的机会,是"我没忘记你"的心意——就像张阿姨说的,"只要路不难找,我就能常来"。

通惠陵园地址在哪儿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