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握着导航往昌平方向开——这是我第三次去万佛华侨陵园,不为别的,就想把母亲生前最爱的那盆茉莉,稳稳放在她的碑前。上一次来是清明,人多,我捧着花挤过人群,差点把母亲的照片碰歪,这次特意选了周三的早上,想安安静静和她说说话。
万佛华侨陵园藏在昌平区崔村镇的燕山余脉里,具体地址是昌崔路8号。很多人第一次找的时候会觉得偏,但真的到了就会明白,这份“偏”恰恰是它的好——远离市区的喧嚣,却又没有偏远到让人觉得荒凉。从昌崔路拐进去,路边的国槐长得比围墙还高,枝叶间漏下来的阳光洒在柏油路上,像铺了一层碎金,偶尔有几只喜鹊从枝头飞过去,翅膀尖沾着晨光,连风都变得软乎乎的。

说到怎么到达这里,其实挺省心的。如果坐公交,从昌平县城的南大街站坐31路,到万佛陵园站下车就是——站台旁边有个卖矿泉水的阿姨,摊子上总摆着几束用报纸裹着的野菊花,一块钱一束,说是自己在地里种的,给来扫墓的人凑个心意。我上次买过一束插在母亲碑前,黄灿灿的,比花店的玫瑰还让人安心。自驾的话更方便,导航直接搜“万佛华侨陵园”,园区门口有很大的停车场,就算清明高峰期也不会堵车,管理员大叔总会笑着提醒“慢点开,里面路滑”,像邻居家的长辈一样亲切。
走进园区,才懂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把亲人放在这里。没有冰冷的铁门,迎面是两排高大的松树,树干笔直却带着松脂的香气,风穿过枝叶时会发出沙沙的响,像有人在轻轻说话。墓碑之间种着冬青和月季,每一排都留着足够的间距,不会显得拥挤——就像母亲生前布置的阳台,整洁却有生机。我沿着石板路往母亲的墓碑走,路过几户人家的碑前,有的摆着刚剥好的橘子,有的放着孩子的作业本,歪歪扭扭写着“奶奶我考了100分”,风里飘来月季的香气,混着松脂味,像母亲生前用的雪花膏,熟悉得让人鼻子发酸。
离开的时候,我把茉莉放在母亲碑前,花瓣上的晨露在夕阳下闪着光。回头望,夕阳把园区的屋顶染成金色,松树林里传来鸟鸣,风里依然飘着桂香。突然明白,万佛华侨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冰冷的门牌号,它是藏在燕山脚下的“家”,是我们寄放思念的地方,是每次想起亲人时,心里最清晰的那个坐标。就像母亲生前说的“只要心里记着,哪里都是归处”,而这个地址,就是把“记着”变成具体的方向,让每一次出发都有了温暖的终点。






